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国家湿地公园专家评审会上传来好消息,江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全票通过专家评审。“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饶河源头婺源星江河流域,总面积346.6公顷,由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示范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组成,湿地率达92.5%。这是近年来婺源倾心呵护“地球之肾”取得的喜人成果。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婺源为保护饶河源湿地公园区域的河道湿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先后叫停了“渔潭至武口河段河道采砂”、“兵营林河滩采砂场”等旅游资源开发或招商引资项目,维护了湿地自然生态景观。如今,月亮湾湿地成了“中国最美乡村”的标志性景观。
近年来,婺源还实行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双管齐下,先后投资5.6亿元,在位于县城的湿地公园河段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城市绿地系统新亮点。同时,完善沿河游步道、休息亭榭等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百姓和游客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由于拥有多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湿地,使得各类珍稀水禽纷纷落户婺源。据调查,如今婺源拥有湿地维管植物58科、169属、218种;野生脊椎动物34目、100科、404种。其中,拥有国家Ι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鸳鸯、白鹇等;每年4至7月,月亮湾、鹤溪兵营林区域还有200只左右婺源特有珍稀濒危鸟种蓝冠噪鹛野生繁殖种群。
眼下,婺源正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打造一个集湿地保护、鸟禽栖息地保护、科普宣教、科学研究、监测培训、湿地游览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临城综合性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
来源:上饶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