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年县石镇镇与乐平市镇桥镇交界处的丁家山里,栖息着千余只白鹭,密密麻麻停歇在树梢上,远远看去犹如一座“小雪山”,成为一道风景。
国庆黄金周期间,当地种粮大户邵金泉却无心欣赏这一美景,他手持长竹竿,在稻田里来回奔跑,驱赶这些“天外来客”。
成群白鹭让村民又爱又恨
环境优越引“天外来客”栖息
10月7日,天刚亮,邵金泉就赶到离丁家山不远的稻田,刚一挥舞竹竿,稻田里就扑腾扑腾飞出数十只白鹭,很快就消失在不远处的山林里。
自从二晚栽插以来,邵金泉的稻田就遭到了鹭鸟的“蹂躏”。他想尽了办法驱鸟,但收效甚微。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杀不得打不得,老邵为此一筹莫展。
3年前,离老邵稻田一公里远的丁家山,突然飞来一群客人——数百只美丽的白鹭齐聚于此,每日黄昏白鹭归巢,小小的山林里“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每天早晨天刚亮,白鹭在一片喧哗声中结伴飞走觅食,小山上空遮天蔽日,非常壮观。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群白鹭原先栖息于离此6公里的万年县梓埠镇的黄巢山,如今迁居到了这片寂静的山林。
白鹭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安家,看中的就是这里水肥草美、植被丰富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丁家山附近,有一块面积数百亩的湿地,鱼虾虫较多。在附近的稻田里,还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鱼塘。
对于“新成员”的到来,附近的村民以礼相待。晚上叽叽喳喳的喧闹声,也没让他们反感,大家都把白鹭视为吉祥鸟爱护有加。
鱼塘稻田遭灾引“人鸟大战”
丁家山植被丰富,环境安静,适合白鹭筑巢繁衍,而周边丰富的水田又能提供丰富的食物。今年,这里的白鹭已增加到1000多只。
白鹭虽然美丽,多了也招架不住。村民们渐渐有了怨言。
天性喜食鱼虾的白鹭,今年却把目光盯向二晚稻田。“由于今年稻田有虫害,勾起了白鹭们的食欲。大量鹭鸟过来找虫子吃,对于新长出的稻穗,白鹭也非常感兴趣,附近的稻田多次被白鹭扫荡。”村民说。
“白鹭将长长的嘴巴拱进禾苗里找虫,所过之处,禾苗要么拦腰折断,要么被踩得倒伏,一片狼藉。”一名姓张的农民向记者展示刚刚被白鹭摧残的禾苗,一脸无奈。
当成群的候鸟翩翩而至,附近的水产养殖户却忧心忡忡。鹭鸟没事就蹲在鱼塘边。“自家几口鱼塘成了鹭鸟的食堂。”
为了不让白鹭破坏稻田,当地农民和养殖户可谓绞尽脑汁。大家守在田里赶鸟,采用敲锣、扎稻草人的方法,但人一离开,白鹭又来觅食。
爱恨交加。如何妥善解决鸟患问题呢?村民们盼望找到一个真正体现人鸟和谐的办法。
野生动物致害获补偿有法可依
万年县林业局副局长丁家顺表示,在当地,鸟类对农作物的伤害还不算严重,主要的致害者是野猪。几年前,该县珠田乡一农户的庄稼被野猪损毁得厉害,当地乡政府出资进行了相应补偿,修复了被毁的田埂。对于被鸟类伤害的农作物,农民往往忍气吞声,除了加强值守驱赶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事实上,我省是全国最早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规章的省份。先后颁布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然而,虽然损失的调查核实部门和补偿发放部门已经明确,但损失的调查核实程序、补偿发放标准等问题,我省尚未出台操作性强的细则。
省野保局专家认为,乐平、万年交界处出现的白鹭群,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变的一种昭示,但是当人鸟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时,从立法层面出台野生动植物伤害农作物和人身安全的补偿办法,才能有效化解这一难题。
野保专家说,一个好消息是,今年7月,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获表决通过,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今后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动物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都可以按照当地补偿条例中规定的条款,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不仅如此,我省还筹集下拨了2016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0.91亿元,启动全境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下达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将在全省所有100个县(市、区)内进行分配。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邮箱:344581279@qq.com
电话:0791-86849940
新浪微博@江西日报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