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从这里起步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专业号:老黑
2010/1/29 10:32:12
每年的二月二日是人类为自己规定的湿地日,这是从1997年以来因生态资源减少和人类不科学的发展行为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过多危及生态循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时人们给自己的一个警示日,意在唤醒人们的文明生态意识,关爱生命关注湿地,以科学文明的行为遏制污染物排放和对湿地资源的掠夺性、毁灭性经营,促进生态恢复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还大家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每年的湿地日都有一个活动主题,提示大家围绕这个主题连系周围环境状况、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树立行为规范意识,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科学文明地善待为人类健康生存提供支撑的湿地生境和所有生物,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文明生存的脚步从此开始。
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旗帜鲜明地向社会公众告知,湿地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我们生命活动的所有排泄物对我们的生命都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都要通过自然界多种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转换再为我们生命所用,特别是湿地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作用,单位产出量高,能消耗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磷钾及有毒物质,产出洁净的淡水、蛋白质、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及生存环境非常重要,所谓湿地是“地球之肾”,意即在此。
人类文明,不管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是古代文明现代文明,都是基于人类健康存在的基础上的。研究证明,自然万物的功能与作用铸造了生态环境,以科学严密的生态链相互利用与拟制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持着适宜共同生存的环境。人是亿万自然物种中的一种,其生命存在与否,与其它物种的功能与作用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都荣。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文明相处,保证人所拥有的健康生存环境,所有的文明才可以称之谓文明。尽管自古以来我们对文明的诠释有很多种说法,区域之间、国家之间都在用尽办法阐述着那片热土养育的先民是如何如何的智慧,如何让生命与自然碰撞的奇迹留芳百世,启示后人本种族如何源远流长和伟大,衬托拥有现代文明的理所当然。可是人类在注重艺术与经济文明的情况下,却忽略了自然界无数生命的文明付出,使创造带来的副作用严重危及生态良性循环,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埋下了致命的隐患。准确的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对地球生境形成威胁的任何所谓的文明,都不是真正的文明。
现在,人类面对日益不适宜生存的地球环境,面对空气、温度、洁净淡水资源愈来愈不能满足健康生存的需要,提出对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把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培育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湿地日的确定,使湿地生态的宣传、研究、保护工作及社会公众参与度大幅度提高。环境变化的现实让人们对过去的行为文明进行反思,对千古以来的文明理念再度审定,提倡科学发展,对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进行着讨论和探索。如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制定污染物减排目标规划,过低碳生活,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对稀有濒危动植物实行有效保护,以人为培育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等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实现,遏制环境恶化漫延的趋势,为现在及未来建设适宜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自然规律影响环境变化的现实引导提示,尽管生态循环、生态保护的重要程度还不能与经济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尽管哥本哈根会议上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之间还有很多分歧,尽管生态保护已纳入我国的法律范畴,每年的沙化面积还在以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扩展,湿地面积十年内减少了五万平方公里,尽管生态保护、湿地管理工作者还经常遇到诸多困惑和无奈,必竟湿地日的提出和不断强化的各种方式的生态保护宣传,以及生态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增多所引起的生态恶性循环、环境愈来愈不适宜人们健康生存的环境,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已成为全球各个角落的共同呼声。国家领导、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社会生态保护志愿者,也都在为生态资源保护和恢复做着自己的努力,相信,人类真正的行为文明将从这里起步。
阅读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