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传统工艺寻踪

媒体:原创  作者:鄱阳在线
专业号:鄱阳在线 2010/12/9 10:47:48

本站讯(实习记者跃然)随着国家工业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工艺被机械化所取代。为寻找这些传统工艺的踪迹,128日上午,笔者走访了鄱阳县老河街、张王庙和小路口等地。

在老河街笔者发现,之前编竹篮的师傅们已不知去向。一位当地老人告诉笔者:“编竹篮的工艺已经失传多时。现在外面的工资高,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篾匠(指编竹篮师傅)根本带不到徒弟。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一去世,编竹篮的工艺就失传了。”

在张王庙的一间老房子里,笔者终于找到了另一种传统工艺打铁的踪迹。据铁匠熊师傅透露,他家两代打铁,父亲手艺很好,可惜后来劳累过度患了眼疾。从此他们三兄弟就继承父业,几十年打铁如一日。虽然如今生意平平,但三兄弟还是坚持着。熊先生告诉笔者:“打铁又脏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过些年打铁工艺就要失传了。鄱阳造木船用的铁钉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如果没了打铁的,钉木船用什么?”一位路过的黄先生表示,铁匠打出来的东西质量远比市面上的要好,现在少数农民还是习惯在打铁铺里打农具,因为打出来的农具更扎实更耐用。

为进一步了解打铁工艺,笔者经指点又来到位于小路口的熊先生哥哥的铺子里。进门后,笔者发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铁钉琳琅满目,熊老师傅娴熟地把弄着火钳和铁锤。在了解笔者来意后,他无奈地说:“我打铁已经有41年了,现在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家里就靠我打铁赚点钱过活。自己累点没什么,只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打铁技术已被慢慢地逼进了“冷宫”。我真希望这门手艺能得以传承下去。”

据了解,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非凡的铁制品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形成了富有当地个性特色的新铁艺和铁艺文化。

阅读 27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