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洗脚上岸”创造新生活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掌上鄱阳湖 2017/2/3 7:05:18

——春节前夕鄱阳县渔村见闻

每年春节前后,市场上鲜鱼需求量大,价格高,这个时候捕捞上来的鱼,最值钱。往年临近春节,虽然岁暮天寒,勤劳的鄱阳县渔民大都开着渔船在湖区捕鱼,用渔民的话来说就是捕鱼赶时节,能卖个好价钱。

1月23日,记者去双港,过莲湖,走饶丰,到饶州,所到湖区,冬阳下的鄱阳湖湖水悠悠,湖面静寂,往年冬季湖面渔船上人头攒动,渔民们拉渔网捕捞的场景很少见了;码头里,捕捞船都静静停在港内。见记者不解,县政府一名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县里的不少渔民开始“洗脚上岸”,走转产转业之路,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离开了水,渔民们如何生活?饶丰镇乐安渔民新村“洗脚上岸”的渔民胡全文的回答解开了记者的疑问。刚从县里买年货回来的胡全文说:“一是2013年,政府通过补助的方式,在这里为我们全村258户渔民兴建了新居,我们从三庙前乡乐安村搬迁到了这里。二是我和两个儿子到县工业园区当工人了,每人月收入有20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去年我全家5口人,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他指着装在蛇皮袋里的猪肉、鸭肉、香菇、豆笋……笑逐颜开:“我这一次采购年货,花去了2000多元钱,明天还要花几千元给全家人买新衣服,还要买两台电脑,过这个年,估计要花到上万元,以前从来没有花过这么多钱过年哩!”

听说记者采访,乐安渔民新村的10多位“洗脚上岸”的渔民你一言、我一语和记者聊开了。渔民胡平说,鄱阳湖渔业资源丰富,每年的春节前,鱼儿膘肥体又壮,是最压秤的时候,捕捞上来的鱼最值钱。渔民胡合寿接过话头说,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开着捕鱼船捕鱼,有的渔民开着电捕船,一晚的捕获量就达几百斤。随同记者采访的鄱阳县鄱阳湖渔政局局长刘英才说:“近年来,由于水域减少、水质污染及滥捕等原因,鄱阳湖渔业资源出现衰退,渔民收入锐减。为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省政府在鄱阳湖部分水域实施春季禁渔的同时,对鄱阳湖部分水域实施冬季禁港休渔,越来越多的渔民将‘洗脚上岸’去面临转产转业的抉择。”

渔民胡三汉是个健谈的人。他说:“我们也知道冬季禁港休渔是确保野生鱼类安全过冬产卵,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不捕鱼,我们哪有钱过日子?”渔民辛苦,每天风吹日晒,收入还不稳定,很多渔民也不想捕鱼,但苦无一技之长,无就业门路。为帮助“洗脚上岸”的渔民创业致富,鄱阳县通过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湖区渔民自主创业致富。村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10多户渔民兴办了水产品加工厂,200多个劳力到县城务工经商。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两万元,与前些年单靠捕鱼相比,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靠湖吃湖的日子,将成为渔民的一种记忆。鄱阳县部分“洗脚上岸”的渔民通过产业转移,过上了新生活。走进饶州街办管驿村,错落有致的小康住宅拔地而起,房前屋后清洁亮丽,绿化带的花木青翠欲滴。祖祖辈辈都是渔民的张宏亮欣喜地说,2013年,他和本村的几位渔民合伙办了一家鱼钩厂,一年下来,每人的纯收入过了10万元。这不,前几天张宏亮花了18万元,订购了一辆小汽车,马上就可提车了。他高兴地说:“今年过年,我和家人可以开着自家的小汽车去上海走走亲戚呢。”村委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全村400多户渔民“洗脚上岸”后,兴办了30多家鱼钩厂,村里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每户年均纯收入达七八万元,是以往捕鱼收入的一两倍。“鱼钩厂,收入高,别墅房,家家有,户户奔小康……”渔民张建华为我们朗诵起管驿村的新农谚,引来笑声一片。县领导感叹,通过扶持渔民“洗脚上岸”和加大禁渔执法力度,保护了鄱阳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今,该县境内的鄱阳湖各种鱼类资源丰富繁盛、越冬栖息的候鸟遮天蔽日,渔民们又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真是“一节甘蔗两头甜”。今年,该县将推动更多的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让他们憧憬更美好的未来。(孙京波 记者 宋海峰)

阅读 13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