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方坤
这个冬季并不冷,“低碳炉火”燃得正旺,烘烤着剑邑大地,阵阵热浪扑面而来。
丰城,江西“天”字型高速交通枢纽的中心。这里,利用毗邻南昌的区位优势和剑邑大桥的纽带作用,超前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圈;这里,在突袭的寒流中,经历一场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抢搭低碳经济头班车;这里,在大考之年交出一份出色答卷,2009年财政总收入20.87亿元,同比增长23. 37%,其中低碳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
朝阳产业势正强!该市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的主旋律注入科学发展的脚步中,朝着“低碳丰城”的方向迈开新征程。
转观念调结构把握低碳经济列车方向盘
“住在江西丰城市区的一些居民也许并不知道,他们每天使用的电力,正在国际环境交易市场上赚着荷兰人的银子,‘碳减排量’每年带回169.6万美元的收益……这是国内第二家拿到CDM项目交易资金的煤层气发电企业。”在南昌召开的世界低碳经济博览会上有一本宣传册,卷首语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丰城的“碳汇交易”。“先生孩子后起名”,其实“低碳”一词还没盛行时,该市低碳经济早就来临,博览会上该市有10个企业参加“低碳经济方阵”产品展出。
有着“煤海”之称的丰城,已探明煤炭储量5亿吨,煤层气藏量70亿立方米,煤矸石存量1300万立方米,以前财政总收入来自煤炭的比例占六成以上。然而,地表塌陷,河塘干涸,空气污染……资源大开发必将给环境保护带来新挑战,环境问题成为考量地方发展的节点所在。煤炭开采能维持多久,当资源耗尽,咋办?吃祖宗饭,断子孙粮——丰城不这样!
面对进位赶超的激烈形势,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迎难而上?
“科学发展”四个字,在丰城人眼里,是如此现实而又迫切;“全面、协调、可持续”,在丰城决策层中字字千钧。该市用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审视这片土地,破除“能源崇拜”思想,改变“黑、大、粗”的经济形态,依托资源起步却跳出煤电发展,实现由地下煤炭开采向地上低碳开发的转型,牢牢把握经济列车方向盘——调结构!
调结构,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生死结”。
关闭小煤窑,淘汰落后产能,凡引进项目一律要过环保关……2008年前召开的几次经济工作会议,为低碳经济发展作了铺垫!
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打造南昌后花园,加快城市和经济双转型……2009年6月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为低碳经济发展定下基调!
“敢于自我淘汰是进步,被别人淘汰是落后。”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抓手,推动低碳丰城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从“卖煤炭”向“卖碳汇”转变;发展生态经济,从黑色向绿色转变……2010年元月4日在紫云山召开的丰城“首脑会议”,为低碳经济发展奏响进军曲!
转观念,调结构,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辩证。
建载体搭平台打造低碳资本降落聚宝盆
现代气派的标准厂房,繁忙的物流货运,人海如潮的务工队伍……昔日的荒山岗上,一座工业新城映入眼帘。
该市把工业园区当作低碳经济的主战场,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推进,环境保证”的发展思路,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配置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09年抓住经济低迷时追加近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如今园区企业达147家,由刚开始兰丰水泥厂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的“百花齐放”,被省政府授予园区发展及“十百千亿工程”专项奖,连年来每年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建立有效载体,搭起坚实平台。
该市还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2009年财政挤出1.89亿元兴建壮大中国生态硒谷、资源循环利用、总部经济等五大低碳基地。
“硒”望丰城,“钱”途无量! 2009年9月14日,该市“中国生态硒谷”成功授牌,与南昌大学签约合作协议。立足生态禀赋,把富硒基地打造成高新科技示范园,已引进低碳农业龙头企业7个总投资10亿元。稻田里,萤光灯灭虫,鸭子啄虫,青蛙捕虫……生态富硒米卖到香港20多元钱一斤。富硒,福兮!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改变废旧物资回收各自为阵的经营方式,实行“圈区管理”,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引进15家企业总投资20亿元,正打造全国静脉产业园。
总部基地,无中生有!2009年启动总部经济基地建设,规划面积1.3万亩,已有5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成了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经典之作。
该市还超前策应后金融危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开建高新产业孵化基地,为专家教授走向市场创造条件。最近还传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将建一所大学,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面来客,八方聚财。园区与基地成了资本降落的聚宝盆,支撑新型能源、光伏电子、生物食品,精品陶瓷、资源循环利用五大支柱产业,造就低碳经济发展的鼎立之足。
当慈母倾真情栽培低碳企业成长摇钱树
“对企业,不仅要提供保母式服务,更要有慈母般的情怀,亲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瓶里的奶是冷的热的还是烫的。”宜春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冷新生反复强调。
为推进以低碳为主的重点项目,2009年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每位县级领导挂帅企业定点服务。送政策:掌握国家减税、退税、免税等优惠政策,为24家企业办理退税2326万元;送资金:市财政筹措5000万元成立企业贷款担保等三大基金,为18家企业担保贷款1.1亿元,四两拨千斤;送技术,帮助20多家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扶持10多家新落户的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市长涂水泉亲自抓好落实,召开调度会“每周一播、半月一谈”。
政府当推手,企业练内功!
农业龙头企业生物食品是经济寒流中的一枝报春花。“一季度生物糠浆订单只有4000吨,不足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由于政府帮助,6月份飙升至6000吨。”董事长熊海明说。该市在工业园投资3000万元启动电厂余热蒸汽项目建设,助其申报省高新产业化项目获得600万元的扶持资金,尚庄街道还组织专业运输队解决因运力困难而延误交货的问题。不久公司改造升级,新上填补国内空白的蛋白肽生产技术,货硬不怕市场软。
2009年惟思特刚落户时,该市为其在工业园租赁5000平方米现有厂房,融资1000万元。新任拖船镇的党委书记徐剑平对前任班子引进的这家企业仍贴心服务,坚持工作的连续性原则,体现“新官理旧事”的宽大襟怀。目前第一条生产线率先投产,填补了国内无油涡旋生产技术的空白,随着5家配套企业相继跟进。公司总经理胡振民说:“有政府当‘靠山’,我们可集中精力搞科技研发。”……抛开煤炭开采的老路子,踏上低碳开发的阳关道——丰城经济列车再度出发,弯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