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保护对策

媒体:原创  作者:潘胜东
专业号:潘胜东 2011/2/25 14:49:41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黄梅县境内,南与江西省著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隔长江相望,
东与安徽省安庆沿江湿地相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
6--116°07,北纬29°49--30°04之间,保护区总面积
22322公顷,其中核心区8214.6公顷缓冲区7299.2、实验区6808.2公顷;保护区水面7665公顷,是由湖泊、滩涂、草甸等组
成的以生物多样性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重
要湖泊湿地之一。

1  保护区建立及资源概况

1.1  保护区建立

1988年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龙感湖县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黄冈市人民政府以黄政办函[2000]4号文批准成立了市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省政府办公厅[2002]18号文件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918经国务院办公厅[2009]54号文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人为活动相对较弱、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自然性和典型性,是长江流域亚洲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越冬地和中转站,也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1.2 自然地理条件

龙感湖保护区位于长江北岸的黄梅县境内,系长江冲积物形成的扇状平原低洼地,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6.7,平均降水量1310.9mm。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纳凉亭、二郎、黄梅、荆竹和梅川等湖流来水,经湖泊调畜后,一路由“八一”港经小池入长江,另一路入黄大湖,泊湖经华阳闸和阳湾闸,分别南注长江,整个来水量为2500km2,常年汛期2.3亿m3,平均水位15.08m,常年平均水深1.3m78月份汛期平均水深超过2m

1.3  资源概况

龙感湖自建立保护区二十多年来,通过长期的科学考察,保护区拥有各种野生植物354种,隶属1172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秤锤树、粗梗水蕨、莲、野菱等5种,区内秤锤树是近年发现的新物种,被命名为“黄梅秤锤树”;野生动物4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和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对象有黄嘴白鹭、小天鹅、红隼、白额雁等27种。仅以湿地水禽为主的鸟类就有182种,被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协定》的有73种,列入《中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22种,国家保护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有183种,每年春秋两季,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大量迁徙候鸟在这里停歇,形成了鸟类的天堂,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中部路线之一。

1.4  主要保护对象

长江中游淡水湿地生态系统——龙感湖湿地:包括龙感湖湖泊滩涂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

国家重点保护的白头鹤、黑鹳、白鹤、东方白鹳、大鸨5种一级保护动物及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虎纹蛙等2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被列入国际协定保护的150种鸟类;

人工湿地万牟湖、张湖、大源湖、小源湖及周边的稻田人工湿地;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莲、野菱、粗梗水蕨、黄梅秤锤树、樟5种。

2. 近几年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

2.1  广泛宣传湿地,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社会关注度

一是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环保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的开展,重点普及《自然保护区条例》、《湖北龙感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湿地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多年来共发放湿地保护宣传材料2600多份;二是多次在湖北电视公共频道、湖北卫视、黄梅电视台、黄冈日报、中国环境年鉴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龙感湖湿地资源及保护的重要性,为保护龙感湖湿地,打造“中国白头鹤之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制作宣传标牌,先后在通往保护区主要路口设立保护区大型宣传牌4块,安装横幅标语160幅。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对保护区的宣传,较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爱惜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保护区共接待省内外新闻媒体采访报道20多批次,在湖北电视台制作了《为了心中的绿洲》、《千湖寻美,候鸟天堂---龙感湖》专题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2.2  强化资源管护、执法与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龙感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管护工作是保护区工作的核心,保护区管理局、严家闸管理站、森林公安局近几年通过依法开展区内资源管护与执法工作,严厉惩处和打击了破坏湿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震慑了犯罪分子,教育了广大群众。近几年来,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案件110多起,涉案人员80人次,收缴、放生野生动物达1480余只,拆除迷魂阵、围网600多处,设置禁捕、禁猎标志20多个,清理整顿保护区及其周边乱垦面积100公顷,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还利用每次的巡护机会,对区内受伤、迷途、中毒的野生动物进行救护,累计救护野生动物2456只(条)。
 2.3  
深入开展科研培训,广泛建立科研协作网络

积极参与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开展了白头鹤、黑鹳、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专项调查和跟踪监测工作;我们与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的合作下,开展了龙感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招引项目试验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保护区还主动依托武汉大学、武汉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单位实施了保护区植被、野生植物及野生水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为构建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科研服务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2006--2009年保护区通过启动实施“龙感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首先是新建了严家闸、下新管理(监测)站,添置了办公设施设备,完善了部分监测防护设施;今年重新对核心区界牌界桩、下新门牌和多处宣传牌的设置;对保护区四至边界进行了勘定;成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健全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启动实施了龙感湖湿地保护一期工程项目;完善了严家闸管理的监测防护设施设备;湿地监测中心大楼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2.5  组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强化禽流感防控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野生动物疫情监测的工作要求,我们筹措资金50万元,新建严家闸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购置了一些监测设备,科学制订了3条巡查线路,制定了监测制度,不断强化能力建设,严把迁徙候鸟疫情监测关。监测人员每天坚持巡查,掌握了候鸟越冬、迁飞、集群活动动态和疫情信息,通过“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实施疫情日报、月报、季报、快报、年报制度,节假日从不间断,确保禽流感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到实处,连年获得上级的好评。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为活动威胁因素

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一是保护区周边的渔民在区内网箱养殖、围网捕鱼现象较为严重,不仅渔业资源遭受了较严重破坏,鸟类落入“迷魂阵”取食也将被捕住。二是社区内偷猎、采莲、挖藕现象仍有存在,给鸟类等野生动物正常生存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2  围湖造田带来的负面影响

  80年代,由于片面发展农业生产,龙感湖被当地社区过度围垦填湖用来种植棉花和水稻,造成了湿地污染、泥沙淤积和江湖阻隔,湿地资源受到破坏。围垦种植棉花,直接导致了湖泊面积锐减、野生动物觅食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质变差的趋势。

3.3  科研监测力量薄弱

保护区科研人员较少,由于科研基础、基础设施、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仅配合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科研项目进行基本的鸟类监测工作;保护区也缺乏野生动物、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门人才,尤其是没有经过湿地专业学习和进修较长时间的工作人员,缺乏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连续、系统监测,不容易满足新形势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效益、生态多样性变化进行系统和科学评价的要求。

4.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认识

加大对龙感湖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提高公民对龙感湖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良好环境。一是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湖北龙感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湿地和湿地保护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集中开展有关龙感湖湿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方面的教育活动。

4.2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4.2.1  建立行政管理机制

保护区管理局虽已设立,但编制人员一直未落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难于全面施展。迅速组建龙感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配置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健全内设机构,受县政府的委托充分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能。

4.2.2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湿地保护是一项以公益环保事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一方面努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仅靠国家项目资金将难以保证龙感湖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依托科研争资、政府筹资、社会损资、部门自身挤资等多种形式筹资设立龙感湖湿地保护基金,确保湿地保护资金的持续保障。

4.2.3  建立安置补偿机制

一要落实渔民安置政策。初略统计,在现有情况下,龙感湖年产出约在2700万元左右,实行严格保护后每年产出将下降50%,其中收入减少部分主要是渔民捕捞收入,在湿地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按照国家湿地保护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生态工程项目的同时,千方百计筹资资金,对渔民停捕、拆围等直接损失作出合理补偿。二要严格控制渔民户口回流。对已迁出的原湖区户口坚决控制不能回流,从现在起湖区户口只进不出,以免增加以后的补偿、安置压力。

4.3  强化举措,综合治理

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对其中几个突出问题必须从现在起就着手整治。一是要解决湿地滥捕乱猎问题。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龙感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不定期的组织大规模的资源保护行动,对猎枪、排铳、非法渔具进行收缴,对迷魂阵、围网进行拆除,确保湿地资源保护步入规范化。二是要解决湿地水质污染问题。县环保部门应根据环保法律,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执法工作,不让工业和生活废水再入湖内。三是要解决湿地滥垦乱占问题。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每年坚持开展由土地、水利、渔政、环保、保护区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综合执法活动,全面清理整顿保护区及其周边滥垦、乱占行为,积极实施好退田还湖工程,逐步恢复湿地自然景观。

4.4  科学规划,适度开辟生态旅游

龙感湖历史源远流长,“不越雷池半步”的典故家喻户晓,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湿地内蓝天碧水,水鸟嬉戏,晚霞炊烟,荷湖月色,还有湖心孤岛等许多天然景点,是一块旅游休闲的“宝地”。完全可以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好观鸟台、望月亭、湖中长廊等景点,兴建农家宿、船中餐及相关的旅游服务项目,并与周边的庐山,境内的五祖寺、四祖寺等名胜对接,开辟旅游专线,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饱览名胜古迹之时,向“雷池”跨越,为发展湿地保护区自身经济增添永恒的活力。

4.5  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监测体系

要充分利用保护区现有的湿地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建立龙感湖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健全湿地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湿地保护区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状况、周边居民点分布及交通、水电、通讯等综合因素,采用统一的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编制湿地监测规划,在保护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重点区域设立保护点,并配备监测设施、通讯器械等,进行日常监测工作。每年对湿地进行调查、评价和监测。

4.6  加大湿地珍稀候鸟栖息地保护力度

 龙感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湿地中保护较完好的湿地之一,是众多候鸟迁徙、栖息、繁衍、中转站的重要湿地。对重点栖息区域实施围栏,同时加大恢复迁徙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停歇地的湿地优先保护和恢复力度。对已退化的沼泽草地进行改良,恢复天然植被和水禽栖息地,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建设一个湿地野生动物救护站,以便抢救、收容、治疗那些迷途、受伤、中毒的珍稀及其他野生动物。

 

 

阅读 113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