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
曾庆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九江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首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增添九江的区位优势。九江是环湖城市中的唯一沿江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沿长江经济带连结、与京九经济带沟通,结点在九江,使九江的“要冲”位置更加凸显。同时,通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使九江的发展与南昌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加速昌九经济带的形成,加快昌九发展一体化,为江西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再者,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促进九江生态经济的发展。历史上,鄱阳湖是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的经济交流、文化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故事传说以及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九江境内的庐山、庐山西海都是国家级旅游景点,吴城候鸟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候鸟越冬地。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使九江原有的旅游品牌更加响亮,成为名山、名水、名湖、名城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
第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推动九江生态城市建设。九江地理构造是一个以水体和山林为主的生态大系统,水域面积500万亩,占全省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54%,比全国高出30多个百分点。目前全市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以上,长江九江段水质均达到Ⅱ-Ⅲ类标准。2009年城区365天有357天空气质量优良,占97.8%,空气质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Ⅱ级标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走
《
曾庆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九江是机遇也是责任,我们将大力支持,积极融入,主动策应,努力担当。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对接:一是在前期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调查摸底,为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申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二是对九江主体功能区四类地区的划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区域功能定位建议。在省级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组织编制具体功能规划,对辖区内各区域功能进行落实和细化。三是出台了《关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加强规划和指标体系建设作了强调,提出要积极开展四个创建活动: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城、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园区、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乡村、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企业。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大设施建设工程、新型
《
曾庆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会对我市的工业、农业、旅游及现代服务业都会产生深远的拉动影响。下一步,九江将以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发挥山水生态优势,抢抓大机遇,实施大战略,打响大品牌,新上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推进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依托现有的支柱产业基础,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大对余热发电、废物再利用项目支持力度,抓好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借助高端平台,打好庐山、长江、鄱阳湖、庐山西海、共青城、浔阳古城等“六张特色名片”,加快推进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中信集团西海开发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高景区档次,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九江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的发展模式,以加快推动共青城跨越式崛起为契机,以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为“撑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积极完善各项政策,做强保障。主要有两个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争取全市各县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区域内企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探索成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区域内开发区、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实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与完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相配套,实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改革试点,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加大补偿力度。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稳妥推进湖区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试点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加大对鄱阳湖地区的支持力度。
九江将以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有机统一为发展的追求,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朝生态优良、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的目标推进,努力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