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善本掌故:《长江名胜图》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3/4 19:24:32

 

    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称沱沱河,是长江正源;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称通天河;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旧称扬子江。四川宜宾以上为长江上游;宜宾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中游;宜昌以下为长江下游。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润了两岸的肥田沃土,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文明。千百年来,有许多古圣先贤、文人墨客为其挥毫泼墨,留下了诸多文献记载,其中也不乏以长江为主题的地图资料。如清同治九年马徵麟编制的《长江图说》,清光绪二十年董恂绘的《长江图》,清光绪二十五年丁应门绘的彩色《长江图卷》等。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纸本彩绘《长江名胜图》就是其中一幅描绘长江下游名胜的游览图。全图以传统的山水画法绘制,图中府、县、塘等地理要素采用透视符号,形象逼真。整幅图以江心为中轴线,长江两岸的地物均朝向江心,与江中游船上的行人视角一致,这就是中国传统地图中经常使用的“对景法”。

  图首题“长江胜迹”和“东达江阴之海图”,左下分别钤“欧阳子彬鉴赏”、“菉白”和“欧阳号彬庐陵故乡鉴藏金石书画”印。作者是山阴(现绍兴)冯菉白,于清同治六年(1867)中秋绘于看山读画楼。全图原为经折装,后改卷轴装,全图分为地图和文字两部分,其中地图部分纵25.3厘米,横1121厘米。

  荆江,是对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一段长江的别称。此段河道弯曲、湖泊众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地图部分首先补绘了荆江图,从岳州府仙姑港对岸的荆河口绘起,至石首县,即下荆江段。

  荆江图只绘了88厘米,之后长达10米的长江图则从湘潭县城绘起,沿途依次绘出了长沙府城、湘阴县城、岳州府城、临湘县城、嘉鱼县城、武昌府城、汉阳府城、武昌县城、黄州府城、蕲州城、九江府城、湖口县城、彭泽县城、东流县城、安庆省城、铜陵县城、芜湖县城、南京省城、江浦县城、仪征县城、瓜州城、镇江府城,最后到达靖江县城和江阴县城,流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个省份。文字部分则介绍了长江沿途考蹟。

  从图中长江所经府、县可以判断出图中不仅描绘了长江下游河段,还绘制了长江的重要支流——湘江。湘江,是湖南省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省灵川县,自西南向东北,斜贯湖南省东部,途经衡阳、湘潭、长沙等县市,到湘阴县入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图中只绘出了湘潭县以下的湘江下游。

  图中长江两岸的山头高地多用淡绿色表示,淡粉色的花枝点缀于山岭,全图看来色彩淡雅,给人以勃勃生机。图中除了形象地绘出长江两岸城镇、名胜和江中的矶、滩、沙洲等地理要素外,还在特殊地段标注文字,说明其水文特征。如“水小可行”、“水大可行”、“水大可泊舟”、“沙滩水大没”、“水大浪亦大不可泊舟”等。

  长江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该图采用大比例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长江水道情况,为后人研究长江河床变迁提供了详细直观的历史地图资料。

白鸿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374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