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一座璀璨的文化殿堂
媒体:南昌日报 作者:内详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0/27 14:31:40
说起南昌,人们就会想到滕王阁;游览南昌,必然要登高阁望秋水长天。1300多年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面对滔滔赣江,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名句。漫步回廊,凭栏眺望,赣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林立,大桥飞架,公路如织,车水马龙,呈现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滕王阁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她让490万洪城市民为之自豪!
西江第一楼:千年古城的重要标志
滕王阁是南昌的城市标志,其蕴藏着昔日豫章古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南昌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集中体现。
大文豪韩愈曾撰文描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雄踞于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最后一次毁于1926年的战乱兵火,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现在我们所见为第29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重阳节竣工落成。今日的滕王阁,依城临江,雄伟壮观,为仿宋风格建筑。是以建筑大师梁思成偕同其弟子莫宗江绘制的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主要依据,设计而成。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阁基象征了古城墙,分为两级。主阁上覆碧色琉璃瓦,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却有着七层。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楼阁云影,倒映湖中,盎然成趣。
很多游客感叹于滕王阁建筑艺术之精美。是的,滕王阁之所以成为南昌的品牌与标志,离不开它所闪现的大美境界,离不开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离不开建筑品质的精彩绽放。
阁以文扬名:精致的人文艺术殿堂
江山之好,亦赖文章相助。滕王阁的闻名当然离不开妙文佳作。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此,阁以文而闻名,文以阁而传世。虽然历代名阁屡废屡兴,其建筑形式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刻上时代的烙印,但其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却没有改变。滕王阁能辉煌1300多年,其根本原因在于她充分体现了民族思想和艺术的大手笔,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闪耀着古老文明的光辉。
文化是名楼的灵魂与生命力。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滕王阁内陈设无不突出文化楼阁的特征。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大文豪苏轼所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再现王勃之风仪神采。由蔡超所绘的《人杰图》,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的壮丽山川;黄铜板制作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为苏东坡手书,经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仿古的戏台,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平添了新阁的古雅气氛。
滕王阁的展览陈列和建筑设计,有极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同时也反映了南昌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文化殿堂。
打造新名牌:让南昌走向世界的舞台
滕王阁作为一个响亮品牌,南昌如何利用这一宝贵财富,发挥其功能效应?成为了我市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2006年9月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笔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活动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把中国和海外、历史和现代、文化和经济有机联结起来的滕王阁笔会不仅成为内陆省会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而且以其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接着,第二届中国楹联文化艺术节在滕王阁举行;中韩茶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滕王阁举行;第六届“昌荣杯”名人棋类联谊赛在滕王阁展开争夺;浙赣地产商在滕王阁举行巅峰对话;第三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文艺晚会在滕王阁精彩举行;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入驻滕王阁进行拍摄活动;全国各地旅游团队纷至沓来……一股浓浓的“滕王阁热”,在英雄城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旅游热潮,向海内外展示了南昌不断前进的步伐,让这座历史名城、动感都会借助滕王阁这个舞台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本报记者 徐蕾
阅读 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