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如今的浮梁,无论是山区,还是在城镇,目光所及,处处是一幅绿水青山、树木成荫的美丽画卷。生态品牌,这—优势资源,几年内被充分挖掘,并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县森林覆盖率由77.4%提高到82%,先后被评为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省造林先进县、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验收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十佳县。
该县始终坚持以造林绿化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培育森林资源,以大工程带动生态林业的大发展。在封山育林上,提出了“三个一百万亩”的布局,实行森林分类经营,采取轮封、全封,永久封禁管理,出台了“六有”、“四个不变”等一系列封山育林管护措施。同时,建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小)区;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按照国家、省、市林业部门有关标准,确定三级公益林,并对其全面禁伐和有偿补助。近年来,全县新增封山育林1.02万亩,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26万亩,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16.8万亩,全县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82.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9.2%,增加了2.6个百分点,尤其是新建了瑶里国家森林公园,面积为6.7万亩,填补了浮梁无国家森林公园的空白。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该县还着力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日贷林业项目、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及毛竹林、茶叶、油茶林等低效林的先封后改,促进了山上与山下造林绿化同步发展。近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18万亩,其中“一大四小”工程10.05万亩,退耕还林1.59万亩,长防林1万亩,日贷造林3.8万亩,建立高产油茶基地1.5万亩,每年改造各类低产林3 3万亩。
造林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该县在大力造林绿化的同时,从“严”字人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在源头管理上“严”防,建立和实行了源头管理责任制,明确了乡镇和职能部门的责任;在制度管理上“严”格,坚持凭证采伐、凭证收购、凭证加工、凭证运输,加强了限额采伐、伐区督查等方面的管理,在整治打击上“严”厉,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在流通领域“严”查,加大执法力度,把非法流失木材降到最低程度。通过以上措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年均净生长量增加23.5万立方米。
林权制度改革有效增强了浮梁林业经济发展的后劲,该县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要求,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消了所有不合理林业税费,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开展了森林资源抵押贷款,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投入不足,实现了林业机制由以集体经营管理为主向以林农个体经营管理为主转变,大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产业发展格局由以往单纯、以木材采伐利用为主转向以资源配置为导向,林、竹、果、花、药、茶一起上,经营、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森林蔬菜等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全县建成以杉、松等为主要树种的用材林基地7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12.1万亩,以油茶、果业为主的经济林10.7万亩。同时,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森林蔬菜等第三产业呈现多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县的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林业总产值达到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