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新型城镇化如何与生态鄱阳湖有机对接(图)

媒体: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5/7 8:08:00
  开坛词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江西崛起,实现富民兴赣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书记苏荣同志今年1月份曾经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为全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增添强大的动力。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理论、方针政策与我省各地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机的对接,我们特别发起并主办“江西城镇化·绿地论坛”,旨在为江西城镇化快速推进做好舆论宣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西城镇化·绿地论坛”将采取进高校、下基层等形式,吸纳各类专家的智慧,容纳多方观点。通过思维碰撞与脑力激荡,积极探索江西城镇化的新思路,精心提炼城镇化的新成果,努力破解城镇化推进中的新难题,竭力将其打造成江西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脑库论坛。——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王晖

嘉宾

  姚木根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俊卿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卢天锡 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龚亚立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蒋金法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杨敏 绿地集团南昌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

主持人

  汪玉奇 江西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时间 2010年4月29日

  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

  主办 江西日报 上海绿地集团南昌房地产事业部

  协办 江西财经大学

  主持人:2009年,被温家宝总理称之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跌到了6.1%,党中央、国务院临危不惧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我们又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家宝总理今年有一个新的说法,他说:“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在最为复杂的一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将由长期以来依靠外需拉动转向依靠内需拉动。怎样拉动内需呢?人们把目光聚焦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46.6%。按照国际标准,在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候,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因此,在未来10年间,至少要新增2亿城市人口,这将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探索江西发展新路子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西人民热烈的企盼,终于梦想成真。

  生态鄱阳湖就是要让鄱阳湖永保一湖清水。那么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我们又将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呢?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战略、大系统、大动作

  姚木根:结合工作实践,我讲三点体会。

  其一,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战略。首先,它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般的说,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去年江西城镇化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相当于拉动经济增长4.68个百分点,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其次,它是增加投入的重要渠道。据对全省11个设区市城区投入水平的调查,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基础性投入2~2.5亿元,开发性投入大约为基础性投入的4至5倍。第三,它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9740元,农村居民为3533元,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8倍。

  之所以说城镇化是个大战略,还表现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会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因此,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加速发展模式转型,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系统。从总体而言,城镇化是一个体系。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集群化。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研究城镇化问题,不仅要研究单个城市的发展,而且要把城镇化作为一个体系,从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确定一个城市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功能定位,必须在城镇体系规划的坐标系中统筹考虑。其次,从单个城市而言,城市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框架的拉开,是其表现形式;“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模式是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从当前来说,既要注重城镇规模的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内涵的丰富、品位的提升。从全社会而言,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即要从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局出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当前来说,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又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城乡互通、城乡互联的发展格局。

  其三,推进城镇化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动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一个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方方面面的综合性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规划提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区域其他五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构建鄱阳湖城市群,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模式。

  鄱阳湖区域的城镇化要与全省城镇化总体规划相衔接

  姚木根: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有关城镇化的内容中,主要考虑了三点:以现有基础为依托,鄱阳湖地区目前是全省经济密集度最大的地区,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还是江西最具开发条件的地区;与全省城镇化总体规划相衔接,全省城镇化的总体布局是“一核、两带、一圈”;按照生态化和开放型的理念推进城镇化。

  为加速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省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打通东西向、南北向和鄱阳湖城市群三条快速通道。其中,东西向快速通道的杭州至南昌至长沙客运专线国家已批复可研,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力争三年内建成通车;南北向快速通道的昌九城际铁路今年6月1日前可建成营运,南昌至吉安至赣州客运专线力争年内开工、4年建成,同时向南延伸至广州或深圳,形成快速出海通道;鄱阳湖城市群快速通道,主要是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加快彭泽至湖口、九江至瑞昌、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建设,力争用3~4年时间形成省内2小时经济圈、省际主要城市4~5小时经济圈。

  第二,强化三大支撑体系。包括强化城镇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主要是进一步增强城镇水电路气等支撑能力;强化城镇应急保障体系,需要加快实施鄱阳湖及“五河”重点堤防工程,增强城镇防洪能力等;三是强化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进一步增强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保障力。

  第三,完善三个方面的政策。完善户籍政策,建立以居住证管理为核心,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准入条件,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区域内选择一两个县,开展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完善融资政策,抓紧成立两大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下一步将逐步吸纳省内其他融资平台的资本进入,争取总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以省行政资产集团公司为依托,组建另一大城建投资公司,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一致的核心内涵

  陈俊卿:新型城镇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一致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首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主要目标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其基本要求是: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有序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其目标取向是: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主要特征是: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统筹规划和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基本要求、价值取向、核心内涵、关键举措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性和一致性,并是目标与途径、战略与举措的关系,两者相互统一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促进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苏荣书记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举措,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

  陈俊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指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必须坚持以下“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处理好推进工业化与建设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和强化城镇质量的优化。致力于经济社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是着力突出区域特色。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遵循全省各地不同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特性,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资源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三是着力调整空间布局。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进位赶超发展,关键在于区域中心的快速发展,需要优化区域资源,调整空间战略布局。城镇化的空间组织要向“扩大城市辐射范围、形成城镇发展合力、构建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转变。

  四是着力坚持区域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协调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推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五是着力加强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适应城镇发展要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镇框架,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其次,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拓展城镇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一体化配置,建立健全以城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布局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九江条件得天独厚

  卢天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新型城镇化九江条件得天独厚。九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到今天,城镇化建设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九江的山水资源非常丰富,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拥有了其他任何内陆城市都难以兼备的山水资源优势。九江的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自古以来,九江就以秀丽的风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片热土,不仅孕育出一批大师,成为中国诗词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的摇篮,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同时,九江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的九江,曾有过“途通五岭,势达三江”的说法,因拥江抱湖的水运之便,跻身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另外,九江的建城空间十分广阔。九江有480多万常住人口,近两年来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城镇化建设的需求旺盛。九江处在南京、合肥、南昌、武汉、长沙等城市的中心,有必要也有条件成长为一个相当规模的大城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拥有鄱阳湖2/3水面、2/3岸线、2/3环湖县市、2/3标志性工程的九江,理应成为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战场,应该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当好排头兵,打好主动仗。九江的目标是,积极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主动作为,特色发展,把九江打造成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为此,一是要做大中心城区,以6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区为重点,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政府投资不少于200亿,把中心城区打造为城区建设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市。二是培育支撑节点,加大对共青和德安的支持力度,按照“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目标一个调、两城一条心”的要求,促进德安、共青相向发展,形成30-50万人口的新型城市,把共青建设成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的试验区,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展示区。三是按照规划对接、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的要求,促进瑞昌、九江县、星子、湖口、庐山风景区(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融为一体,形成20分钟城市经济圈,构建区域总面积432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城市格局。

  突出特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选择

  卢天锡: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之路,必须依据自身条件、结合本地实际。九江山水、文化、区位、空间等先天优势十分突出,突出特色是九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选择。

  其一,把“显山露水”作为九江城建的根本方向。把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结合起来,建设一座“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城市。一是注重保护好生态景观,做到显露“天际线”,显露“水际线”,显露“景观线”。二是注重发展好生态经济,在处理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中,努力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三是注重培育好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单纯依靠经济、行政的力量,而且还应倚重人文的力量。

  其二,把培育产业作为九江城建的重要支撑。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是城市勃兴的基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工业化、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层次,不断壮大城市产业实力,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城市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围绕“两区(城区、园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思路,把园区作为做大做强产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做大园区规模,做美园区环境,做强园区实力。使园区既是培育产业支撑的有力载体,又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区。

  其三,把突出功能作为九江城建的基本目标。城市功能发挥得越好,城市的建设发展就会越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完善城市各项功能,以较为完备的城市功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和片区开发建设需求,满足城市现代生产与生活发展需要。努力做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积极改善民生,提升城市亲和力;做大做强经济,提升城市带动力。

  其四,把强化管理作为九江城建的有力保障。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没有管理就没有城市,有效的管理是城市立足之本。所以必须强化管理措施,提升文明程度,树立文明形象。

  一年多来,九江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越走越宽,取得了明显成效。九江的城市面貌,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城、集镇,都发生了让人注目的明显变化。苏荣书记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说九江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的体会有四点:首先,转变观念是前提,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其次,科学规划是基础,毫无疑问,九江城市建设的规范、有序、高效,首先就得益于科学规划的引领和先行。再次,经营城市是关键。另外,项目推进是保证。在项目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九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建立了五个方面的机制,创造了城市建设中的“九江速度”,也为九江的深刻变化赢得了各方喝彩。

  在坚持既定战略目标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继承创新

  龚亚立:省委、省政府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为次中心,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南昌为核心,可以带动南昌、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形成“众星拱月型”的城镇组团,形成1小时都市圈,从而逐步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商贸中心,进一步带动次级中心,把环鄱阳湖城市群打造成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融入中部经济圈,并最终形成中国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经济体——这就是南昌在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与生态鄱阳湖的有机对接,南昌只能领先、不能落后、也没有退路。

  从上世纪的“内四湖开发时代”、本世纪初的“跨江开发时代”到近几年的“外四湖开发时代”,南昌发展到今天,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坚持提升辐射力和壮大集聚力、提升功能与拓展空间、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三个协调统一”的原则,着力推进主城区发展与组团开发、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心城市繁荣与中小城镇发展“三个并重”,积极构建结构有序、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这既是南昌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接生态鄱阳湖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昌在坚持既定战略目标一脉相承基础上的继承创新。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南昌注重突出城市特色,着重突显“四个理念”:

  一是突显优势产业培育理念,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南昌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的思路,及时提出了乐化、瑶湖、莲塘、九龙湖、梅岭等“五大组团”的规划构想,把“五大组团”建设作为中心城区空间扩散、人口疏散、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培育优势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群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八大产业中,有六大产业是以南昌为依托发展的。

  二是突显生态优势发挥理念,做好山水文章。南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几年,围绕“一江,两河,八湖”,累计投入近30亿元,实施了16条水系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突显公共资源共享理念,促进公共服务全覆盖。近年来,我们通过编制学校网点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科学构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突显机制体制创新理念,提升城市管理维护整体水平。通过成立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逐年加大城市维护投入、启动运行“数字城管”模式、全力开展各项创建工作等方式,实现了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格局,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显著变化。

  坚持城市特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与生态鄱阳湖的有机对接

  龚亚立:今年,南昌市面临着地铁、高铁、低碳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以迎接中博会、七城会为新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力度,着重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周边组团开发,提振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根据“五大组团”总体规划布局,投入158亿元、推进92项“五大组团”开发项目建设,目前,各组团起步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随着各组团项目的实施,组团所在县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必将得到迅速提升。

  二是推动老城区系统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按照“原有的要改造提质,新建的要高标优质”的原则,4月中旬,我市启动了新一轮老城区改造提升系统工程,计划用1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对老城区集中改造提升,力争达到国家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标准。

  三是加快推动示范镇建设,增强小城镇产业积聚能力。加快构建城乡互通、内外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镇域道路网络,搭建城镇建设发展融资平台,提升城镇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是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强化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三环十一射”交通战略格局,今年计划投入357.47亿元,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南外环高速公路、红湾公路、火车站东广场及洛阳东路改造等93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城市立体交通格局,引领多个组团产业布局的形成和发展规模的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城市特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实现与生态鄱阳湖的有机对接,增强南昌的集聚力、辐射力和服务力,推进南昌新型城镇化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个生机盎然、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和谐发展的魅力南昌,必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区为江西的发展寻找到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蒋金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深层次的原因,是某些产业过剩和某些领域的过度消费。也就是说,每一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都是对原有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对新的发展模式的重新探索。显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全球探讨高效、节能、低碳、生态发展这样一种前景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舞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我国出口能力大幅度下降,去年整个出口下降超过20%。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启动内需?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英明的决策,增加4万亿的内需投资,这其中重中之重在于解决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重心。也就是说,我们沿海地区的经济尽管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已经相对饱和,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削弱,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收益差异在不断的扩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应时而生,它试图改变原来中西部地区输血性发展模式,由输血改为造血,是中央为寻找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试点。同时,它为江西的发展寻找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更重要的是让江西在这一次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了前列,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么一个大好的形势,我们在未来应该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围绕生态鄱阳湖和先进城镇化要积极提供公共服务

  蒋金法:既然是生态经济区,显然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的区域差异。既然选择的是实验区,是一个区域,纵观我们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区域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区域内发展的行政色彩、行政关怀都是在不断淡化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寻找发展区域模式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政府思考。

  第一,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新型生态经济区规则的制定。应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定新的、独特的模式和规则。

  第二,规划先行。规划科学是最大的科学。这个规划应该包括区域的规划和一次对应的项目规划。区域规划在前,项目规划在后,两者相辅相成。

  第三,制度与体制要创新。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是最大的公共服务。政府在市场当中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服务,经济发展应该大大淡化行政色彩。如果我们仍然以各个市、县各自发展,而不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盘棋来思考、不是在这个区域内将城市和乡镇进行统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很难成功。长三角周边地区与上海之间之所以能形成良性互动,与江苏和浙江两省政府所做的努力分不开。正是这些地方,行政强权的色彩在不断淡化。因此说,淡化行政强权就是非常大的体制创新。另外,我们的财政应该实现省对市、省对县平衡进行,让财政在城乡统筹过程中扮演基本服务的角色。当然,财政体制的创新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特别是省对市、省对县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也要逐步探索在区域内体制创新的新路子。

  第四,落实公共政策,提升政策效益。首先,要发展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靠我省现有的政策和财力远远不够,要积极寻求中央资金的支持,特别是中央政策的支持。其次,放政策。向上要政策后要向下放政策,而不是把有限的一点资源紧紧抓在省级政府或者是市级政府的政策层面上。

  第五,围绕生态鄱阳湖和先进城镇化积极地提供公共服务。一要认真区分一般的公共服务和正式的公共服务,特殊品必须要有特殊支持。二要高度重视公共品市场机制的发挥。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的住房建设,或者简单地把人拉到这个区域来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按照现代社会高效、生态、节能以及人文、科学技术环境优化的城镇化。比如说,现在把光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将来我们能不能对所有的节能进行资助,让它有效运用到新型城镇建设群当中去?这个不是市场能够做得到,需要政府有政策来进行组织。为了支持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江西财经大学在今年年初已经正式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所,并且以重资进行投入,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子和学校,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和江西经济共同崛起而努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未雨绸缪

  杨敏:42年前,欧洲10国的30位顶级科学家,共同在罗马林奇科学院发起成立“罗马俱乐部”,开始展开对全球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于1972年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报告预言,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将是有限的……预言即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经济飞速增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却会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人口爆炸等问题的困扰为代价,并且这种代价将逐渐达到人类难以承受的程度——如此经济模式,还会是各国纷纷仿效的最好增长模式吗?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许多国家谷物歉收,物价上涨,饥荒发生,经济陷入严重混乱境地……“黄金时代”的经济奇迹结束,西方流行的高速增长论的乐观调子难以为继,世界发展态势被罗马俱乐部不幸言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在世界各国蔓延,致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再受重创……这使人们又一次强烈地意识到,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生存状态的认知,仍然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企业是当今社会的经济主体,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状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座不少朋友都有在国外考察、学习的经历。相信各位对欧洲以及美加地区的那些中小城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中小城镇交通畅达、生活配套齐全,居住的便利性不亚于大都会。但是那里人口密度低,原生态保存完好,其环境之优美与幽静是大城市无可比拟的。美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注重功能;二是充分尊重和传承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经济特色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美国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当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巴阿边界的瀑布群和伊泰普水电站每年吸引世界各地上千万的观光游客,使人口只有20多万的伊瓜苏市旅游业全球闻名。这些例证充分说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未雨绸缪,需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地域特色,综合考虑产业定位和人居品位,编制合理化的详规,引入最符合当地需要的产业龙头企业和开发企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新型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杨敏:按照我们的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参与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出色的前瞻性、良好的信誉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的能力,对各方优势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解决人类聚居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建筑开发与区域自然、文化状态整合的能力等等。与此同时,还需要新型地产开发企业有能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是一般开发商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作为一个拥有18年开发经验的地产企业,绿地集团在各地的开发过程,也是一个企业公民阅读城市文脉和地方风土人情的过程。绿地人深深认识到,尊重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让建筑有机融入我们脚下的土地,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原生性。同时,绿地雄厚的资金以及丰富的规划、产品设计经验使其在资本运作、城市整体规划等方面也拥有突出的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必将带来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不少中小城镇,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的交叉点上,过去那种边建设边破坏,回头再以高昂代价治理环境的发展模式已被摒弃。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开发企业,绿地集团南昌房地产事业部早在3年前就富有远见地发起并参与了环鄱阳湖考察活动,此次考察的报告,也成为日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缘起。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绿地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当中去。

  最后我想提到2000多年前先贤老子的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释义有很多种观点,但老子的基本思想是大家没有异议的,那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也是绿地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今天我们在一起讨论了生态鄱阳湖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最近有一个很精彩的说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经济学哥德巴赫猜想。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曾努力摘取到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让我们一起破解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共同摘取皇冠上的这一明珠吧!

  总策划:王晖 陈晓云 孙志文 执行策划:陶国芳 温锐 雷鹰 虞伯乐 黄正朝 编辑:李芳芳 熊凤玲 摄影:杨继红 版式:舒艳秋

阅读 33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