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湿地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6/19 6:29:29

  □ 严力蛟 赵海艳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洪蓄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如此,湿地更因为其碧波荡漾的湖光水色,繁茂葱郁的植物景观,丰富多样的珍稀动物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极佳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旅游保护对策

  西溪湿地的保护一直是杭州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2003-2006年间,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溪湿地进行了两次综合保护。考虑到西溪湿地作为次生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独特性,综合保护工程确定了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的六大原则。2005年,西溪湿地一期建成并正式开园,并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2011年12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1.建筑保护

  综合保护的第一步,就是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和污染源,疏减农居和厂房,大大降低湿地区域内的建筑密度。作为中国首个城市中的国家湿地公园,如何处理建筑与西溪湿地环境的关系,是保护和管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大课题。湿地公园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积极遵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按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法定程序报批后进行,其选址、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和色调等,应当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并且明文规定,禁止在湿地公园内新建、改建、扩建与湿地公园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

  2.自然保护

  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尽可能地保存西溪原貌,应尽量减少干预和变动。对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并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生长。

  3.承载力保护

  西溪湿地的旅游环境容量划分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旅游环境容量和极限旅游环境容量三个档次。经测算,西溪湿地一二期最佳环境容量为1万人次/日,可接受旅游环境容量为1.5万人次/日,极限旅游环境容量为2.9万人次/日。还可根据湿地公园生态容量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对湿地公园的重要区域实行定期封闭轮休,并可以划定一定的范围,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入。同时,严格控制湿地公园内商业服务网点的数量。

  4.湿地旅游的物种保护

  2009年的调查显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植物553种、昆虫703种、鸟类142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动物12种。为了保护湿地内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西溪湿地建立了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并建立和及时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防止其扩散。按照《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未经管理机构同意,禁止在湿地公园内放生动物,防止外来物种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破坏。

  湿地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根据湿地的景观和生态特征,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尊重自然进程、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景观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些高趣味性、高体验性、低密度、低强度的休闲休憩活动,实现湿地旅游的综合效益。

  可开发的湿地旅游产品多种多样,包括:景观观赏类湿地旅游产品、休闲体验类湿地旅游产品、科普教育类湿地旅游产品、民俗文化类湿地旅游产品等。

  1.景观观赏类湿地旅游产品开发

  湿地是一座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拥有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湖光水色、珍稀动植物观赏为特色的湿地景观观赏,是湿地旅游开发中最重要、也是最易于营造的旅游产品。景观观赏类湿地旅游产品包括湿地水体观赏、湿地动物观赏、湿地植物观赏。2008年,西溪开展了“三堤十景”的评选活动,最终选出了“萩芦飞雪”、“火柿映波”、“莲滩鹭影”、“蒹葭泛月”、“曲水寻梅”等景观。这些观赏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营造西溪湿地的知名度、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休闲体验类湿地旅游产品开发

  现代旅游不仅仅强调视觉的美感,更要获得全方位的感受和满足,单纯的观赏游览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因此,可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在合适的区域设立一些休闲设施和游憩项目,以满足游客游赏、康体、度假的需要。但要远离生态核心保护区,坚持低密度、低强度的开发原则。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多种休闲游憩类旅游活动,比如渔夫之旅,龙舟体验游等。通过“渔夫之旅”可零距离体验有西溪特色的传统农耕渔事活动,亲身参与虾笼、丝网等捕鱼方式,收获鱼、虾、蟹等水产。除此之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还策划多种专题节日,如探梅节、花朝节、火柿节等,通过专题节日打造品牌项目。这些体验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湿地公园的可游玩性,对于提高人气、增加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3.科普教育类湿地旅游产品开发

  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大课堂,可以设计一些生态教育类的游憩项目,如湿地生态博物馆、生态实景讲解等,寓教于乐,普及湿地生态知识。同时,湿地作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区域,因此可策划一些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议,为湿地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研究条件,鼓励其为湿地环境的改善献计献策。

  在西溪湿地内建有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是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果、普及湿地科普知识的重要窗口,也是进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导览和序厅。它的建立,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组成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除此之外,西溪湿地积极承担起国家多项科研项目,如《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西溪湿地对杭州城市大气环境影响研究》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扩大西溪湿地知名度,为湿地的研究创建平台。

  4.民俗文化类湿地旅游产品开发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湿地所在地区经常伴随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在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善于将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开展“人文旅游”,以独具的特色形成差别性竞争优势。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保护与开发中十分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保存着最古朴的建筑风貌和独具特色的生活体验方式。恢复的河渚街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现在作为游客休闲、购物的场所,这里充分展示了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在茶馆可品尝被誉为“十倍于龙井”的西溪茶,在商铺可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古荡盘柿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蒋氏三兄弟的赈济扶贫、乐善好施,在古戏台欣赏越剧表演等等。民俗文化使湿地旅游变得独特而唯一,充分体现差异性,是湿地旅游产品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

 0
阅读 59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