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江西绿肥研究获多方赞誉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4/5 8:10:25

  本报讯(记者宋茜)“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诗经》中,西周时的人们已认识到腐烂在田里的植物,能使作物生长茂盛。而近年来,现代农业呼唤传统农业精华回归,使我省绿肥研究开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3月27日至28日,在江西举行的南方稻区绿肥现场观摩会,不仅透露出江西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也让我省绿肥研究获多方赞誉。

  3月的余江,春暖花开。走在“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核心示范区,田间绽放出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与翠绿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宛若平铺在田野上巧夺天工的巨大彩色地毯。省农科院绿肥专家徐昌旭介绍,田里盛开紫花的植物名叫紫云英,是主要的稻田绿肥作物。每亩地翻压1500公斤紫云英入土,可替代10至12公斤尿素,不仅可以减少水稻化肥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绿肥是指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耕翻到土壤中做肥料;也是提高和改善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节本降耗增效,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肥料。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问题慢慢显露。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化肥农药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土壤板结、酸化,也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随着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的兴起,特别是我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农田环境和土壤质量问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绿肥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启动于2008年,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江西、云南、甘肃、四川、湖南、安徽、内蒙古、河北、福建、河南、黑龙江等地农科院及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5家高校和科研单位承担,计划通过3年的研究和项目实施,分别在15个省建立核心试验区,集成15项左右在替代部分化肥、培育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绿肥作物种植与利用技术模式,以推动我国绿肥作物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两年多来,我省通过课题的实施,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建立了1500平方米的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圃,保存了国内较为完善的紫云英、肥田萝卜种质资源,初步建立起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图像信息和性状数据库;确定了紫云英—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初步解决了模式中的关键技术,并制定了稻田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课题实施以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860公顷,增产粮食11623吨,新增经济效益2837万元,节约氮693吨、磷304吨、钾452吨,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现场会上,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肥专家,对我省课题试验进展及结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曹卫东博士认为,江西课题田间试验设计合理、管理规范、数据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和目的,如大面积推广应用,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阅读 45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