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亲民的生活成本和环境,可以造就一座宜居的城市,但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再宜居的城市也会有令人不满的一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不宜居的毛病日益凸显。有着“华夏道都”、“道教圣地”、“世界铜都”之称的江西鹰潭,这座曾经“2011中国最宜居休闲城市的城市,有着哪些宜居和不宜居的方面呢?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刘国伟 实习生罗忆
生态景点与文化底蕴并重
自然景观优美、文化丰富厚重无疑是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鹰潭就是这样一座两者兼备的城市。
鹰潭人赖以骄傲的景观首当其冲就是龙虎山,这里有天造地设的丹崖碧水,在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自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古崖墓群,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年代跨度之长,为世界罕见。从龙虎山山麓沿碧溪泛舟或乘竹筏西行,仙岩和水岩分别位于两岸,奇峰突兀,四野美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仙岩以二十四岩最为有名,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纤巧,有的像人,有的似兽,有的如物,因其形象不同而各有名称。
同时,因为龙虎山的缘故,鹰潭这座城市更有了文化底蕴,龙虎山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鹰潭人在龙虎山,不仅可以运动健身,感受自然风光之美,还可通过瞻仰道教圣地,沾染仙气。
居住环境如一个天然氧吧
在鹰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内,潺潺流水,郁郁葱葱的树木,使这里成为各种动物的天堂。走进保护区,f仿佛就走进了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让人心清气爽。
鹰潭公园、滨江公园、东湖公园、梅园公园连成一体形成“滨江大公园”格局,公园面积、绿地面积、设施功能等方面都将得到极大提升,信江南岸沿江生态公园成为我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滨江大公园,信江河畔建成“十里绿色滨江长廊”……这些优美的生态环境,都是能让鹰潭人切切实实感受到的。
近些年,鹰潭市还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把贵溪、余江、月湖、龙虎山景区发展全面纳入大框架城市的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统筹安排人们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着力打造宜居鹰潭。
为突出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当地全力培育环境友好产业,打造绿色生态鹰潭。推动“生态铜都”建设,逐步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铜精深加工基地的转变。
“鹰潭是个好口子”
交通便捷是宜居城市的必备条件,鹰潭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可谓四通八达。1992年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同志南行北归,途经鹰潭火车站,对江西省领导说:“鹰潭是个好口子!”鼓励江西人民胆子大一点,步子迈大一点!
我们从地图上来看鹰潭的区位,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206、320国道和沪昆、济广高速横贯全境;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离市区仅1.5个小时。
正是因为鹰潭的区位优势,“东连江浙,南控瓯闽,信之大邑,六省通衢”,是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是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例如在旅游方面,鹰潭位于武夷山、黄山、庐山、井冈山、景德镇、三清山、千岛湖等著名景区构成的大旅游板块中心,具有庞大的旅游休闲群体,客源市场广阔。鹰潭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正在形成,有利于打造旅游休闲城市。
尽管鹰潭有着许多宜居优势,但道路规划尚有不足之处。
鹰潭市有关部门在实施畅通工程的调研报告中指出,鹰潭市区受地理环境制约,路网结构先天不足,市区一些道路规划不合理,存有断头路、道路衔接不到位、交通循环差等问题。
城市档案
鹰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鹰厦线、浙赣线和皖赣线纵横交汇,206、320国道和G60沪昆高速公路和G35济广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兴的“铜都”。背靠龙虎山山脉,秀丽的鄱阳湖流域,信江自西向东流经全市,是一座有3600余年历史的历史名城,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道教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鹰潭市下辖月湖区、梅园新区、信江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贵溪市、龙虎山风景区、余江县。全市年均气温19℃,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鹰潭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