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彭泽讯(记者胡萍)彭湖高速公路将于9月中旬建成通车。两年来,彭湖高速公路项目办以“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生态、环保、景观路”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10项新技术、新工艺,为提升高速公路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为策应彭泽核电站建设,2008年,我省提前7年启动了彭泽至湖口高速公路建设。近日,记者来到彭湖高速,但见路面宽阔整洁,平坦如砥,一条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展现在我们面前。
为破解高速公路路面坑槽质量问题,该项目办从控制材料入手,从严审查批复了唯一的规模料场,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性地对粗集料实施水洗新工艺,开创江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对油面料水洗的先河。经检测,实施水洗工艺后,碎石的含泥量降低60%,废料减少20%,沥青粘连度大大提高,质量明显提高。目前,由该项目办编制的《碎石材料石灰水循环水洗》省级工法正在全省推广。在对路面底基水稳层的铺设中,该项目启动严格的底基层规范化施工,在省内率先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基层配合比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基层反射裂缝,消除质量通病。同时,在省内率先采用立模施工工艺,保证外侧基层不推移并提高其压实度,确保线型美观流畅。
彭湖高速在全省率先采用稀浆封层工艺作为下封层、在全省率先采用消石灰代替水泥作为固体抗剥落剂、在全省率先采用与试验段构造深度相对指标确定离析标准、在全省率先采用探地雷达逐层连续监测技术控制油面各结构层厚度……项目建设中,彭湖高速取得了“一个省部联合攻关项目、一项省级工法、两个省级地方标准、一部省交通行业标准、五个江西省交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成果,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条科技路、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