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令公庙正门 |
令公庙院内侧影 |
塘南令公庙是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2年农历7月17日深夜,日军分别从尤口范家(现属高新技术开发区昌东镇)、荷埠周家(现属高新技术开发区麻丘镇)两个据点出动100多人,手持刀枪,带着恶狗奔向30多里外的塘南地区进行残酷的“三光”大扫荡。18日,残害了张家山等三处的农民后,立即又窜到柘林街码头口、令公庙、西塘沟等地,对300多农民枪挑、刀劈、机枪扫射。顿时柘林街上尸体遍地,抚河被鲜血染红。 柘林街令公庙是日冠集中屠杀村民的地点之一。据当时在令公庙的幸存者魏金山回忆:令公庙是柘林街的一座较大的建筑物,庙内住着武溪等地逃难来的22户难民共130多人。7月18日早上,日军包围了令公庙,有5个鬼子手持上刺刀的长枪窜入令公庙,把机枪架在戏台上,把所有庙内的人叫起来,集中到一起,一排一排站着,逐个搜身。早上7时许,大屠杀开始,日军对准卖豆腐的壮年人当胸一刀。被杀后,在地上挣扎,鬼子怕周围群众反抗,立即将60多个男的分6个人一批,先杀年轻的后杀年老的,尔后又将妇女两个人一组,头发连结在一起,反捆着双手,推出庙门外抚河边用刀刺。此时的魏金山只有七岁,正鬼子对他母子动刀时,庙内的大钟突然撞响,鬼子冲进庙堂,母亲带着他立即躲在戏台底下的烂草堆里,才幸免一难。他亲眼看到父亲和妹妹等131名无辜村民被杀害,有的年轻妇女还被先奸后再杀。更可恶的是鬼子连正在吃奶的妹妹也不放过。 一时间柘林街乌云遮天,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萧杀寂静,连狗叫声都听不到。往事悠悠,血海深仇,百世难忘。“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国耻,开创未来。”
塘南令公庙座落于塘南镇柘林街,位于抚河支流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张巡(公元709-757),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侵略,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初建时,令公庙的规模宏大,观、阁、寺、庙俱全。随着岁月的推移,令公庙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民国已亥年修缮后,恢复了令公庙的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