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苏轼求实与流沙河求真

媒体:温州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13 13:05:42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杨少波

  古往今来,凡是在做学问方面有成就的人,莫不都是治学十分认真的。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黄州担当团练副使时经常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有一天,父子俩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音徐歇”。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实不可信。苏迈想找其它书,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还必须实地考察求实才能解决呢!”后来,苏轼带着苏迈一起考察石钟山。月光明亮的当晚,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噌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宛若周景王的无射钟,魏庄子的歌钟,庞大乐队中的钟鼓齐鸣一般……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苏轼谆谆告诫苏迈:“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你应当切切记住,“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流沙河先生陪同台湾诗人余光中教授参观武侯祠。当这两位古文修养深厚的海峡两岸文化名人来到三国名将张飞塑像前时,见像前的解说木牌上写道:“张飞字益德”,两人大为愕然,以为写错了,因为“张飞字翼德”,这可是人皆知之的呀。

  事后,流沙河越想越觉蹊跷——武侯祠乃海内外闻名的古迹,来访的中外专家学者不计其数,难道对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都视而不见?恐怕还要细心查证,切不可主观臆断。

  于是,流沙河就去查《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见原文载着张飞字益德。《三国志》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最早的史学著作,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称“张飞字翼德”,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通俗小说,两者的区别是必然的。尊重历史,理当以《三国志》为准。因而武侯祠张飞塑像前木牌所书张飞字,确应为“益德”。查证后,流沙河先生赶快去信告知海峡那边的余教授,避免他以后在文章中出现错误。

  苏轼求实与流沙河求真,都是做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体现。这使他们能抛弃臆断,获得正解,从而避免尴尬和错误。认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执着,是衡量做事尽力的重要标志;认真是一个人的本事,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认真才有建树,认真才能得到尊重。芸芸众生中,同样做学问,有人能够学识渊博,大有成就,满腹经纶,有人则才疏学浅,平平庸庸,是“半桶水”,为何有这样的差别?其实无他,往往就在“认真”两个字上!

阅读 11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