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抚州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浅析

媒体:江西统计信息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0/24 9:58:33
        烟波浩渺,风景如画的鄱阳湖是大自然对江西人民的特别恩赐,她不仅是哺育江西儿女繁荣发展的母亲湖,在维系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以及五大河流源头生态环境为龙头,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抚州市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板块之一,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将对我市赶超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抚州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目前抚州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日渐增大。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我市“十一五”经济的发展、赶超发展必然建立在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和保护的基础上,全面融入参与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实现我们赶超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赶超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实力要增强,发展水平要提高,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一)我市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省委、省政府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提出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谋划江西未来发展前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江西崛起跨越的必然选择,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战略抉择。通过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有效地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本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充分实现本区资源共享、经济互补、产业转移、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市全面融入参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充分利用本区内基础设施好,产业基础好、资源条件好、文明程度高、环境承载能力强等条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实现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二)带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将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
 
  抚州是拥有385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是工业化的后发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仅仅只是靠劳务输出是不可能实现我市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平台,本区内将构筑统一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大城市群,依靠一个区域的力量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将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
 
  (三)我市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更好地保护我市绿水青山。
 
  我市天然林面积达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1%。水资源充裕,河流纵横交错,湖库星罗棋布,河流水质常年保持二级以上标准。我市的抚河为全省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350公里,流经境内长27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9亿立方米,境内集水面积15609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水系面积的9.75%,为注入鄱阳湖的第二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的总和。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国内外专家一致称为中国的最后“一湖清水”。
 
  多年来,由于各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一些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对湖区大面积的湿地进行人工改造,环湖边区居民对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以及大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正面临着各种严重威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进一步增强湖内及至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保护好鄱阳湖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是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提供根本保障。
 
  我市全方位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就是进一步增强抚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保护好我市的绿水青山,维护好鄱阳湖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抚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优势情况
 
  (一)地理区位优势凸显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区域内土地面积7664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5.92%。鄱阳湖与长江相通,属于长江的中下游。东邻南京、上海等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区位优势;东邻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东北部与发达的浙江省衔接,是长江三角洲西进的首站,也是联系发达区域的战略要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各城市间基本上具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
 
  抚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襟领江湖,控带闽粤”,是江西连接福建、通往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的“桥头堡”。境内320、216、316三条国道,鹰厦、浙赣铁路和沪瑞、福银两条高速公路交汇通过,向蒲铁路和济南至广州、昆明至泉州,抚州至吉安等几条高速公路也将在“十一五”建成,抚州“南昌远郊、闽台近邻”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承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鄱阳湖区域各城市土地面积情况
 
  单位:平方公里

地区别
土地面积
占全省比重(%)
全省
166900
----
鄱阳湖区域
76643
45.92
南昌市
7402
4.43
景德镇市
5256
3.15
九江市
18823
11.28
鹰潭市
3554
2.13
抚州市
18817
11.27
上饶市
22791
13.99

  
二)生态资源储备充裕
 
  鄱阳湖区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和世界珍稀水禽越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大、水质最好的淡水湖。整个鄱阳湖流域吸纳了江西全省流域面积94%的江河水。鄱阳湖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可达到Ⅲ级或优于Ⅲ级的标准,与全球19个湖泊组成了“世界生命湖泊网”。鄱阳湖区生物资源丰富,有5000余种高等植物,200余种淡水鱼,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8种二级保护动物,全球90—95%的天鹅都栖集于此,150多种鸟类栖息在224平方公里的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目前鄱阳湖上游的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31%提高到60.05%,平均每年进入鄱阳湖的泥沙量由2406.3万吨减少到1409万吨。土地资源指数、水资源指数、水土资源匹配资源指数、生物资源指数总体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第3位,在中部6省中排第一位。
 
  抚州市自然条件很优越,资源很丰富。我市人均耕地0.89亩,高出全省平均值20.3%,仅次于宜春和吉安,位于第三。抚州是江西主要林木产地之一,有林地面积、木竹蓄积量分别居全省第二、三位;森林覆盖率达61.0%,高出全省平均值0.8%。境内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我市有抚河、信江、赣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470余条,河流交错、水系成网、山青水秀,其中抚河为全省第二大河流。
 
  (三)城市发展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环鄱阳湖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也是我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区域内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1.3%,高出全省平均值1.5个百分点;区域内人口众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鄱阳湖区域各城市2007年末总人口及城镇化率
 
  单位:人、%

地区别
年末总人口
占全省比重(%)
城镇化率
与全省数
对比(%)
全省
43684125
 
39.80
 
鄱阳湖区域
22251635
50.94
41.30
1.5
南昌市
4580635
10.49
59.65
19.85
景德镇市
1554391
3.56
52.88
13.08
九江市
4721728
10.81
41.65
1.85
抚州市
3850938
8.81
35.60
-4.20
上饶市
6441204
14.74
31.50
-8.30
鹰潭市
1102739
2.52
44.96
5.16

 
  (四)经济发展条件好,潜力大
 
  一是经济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生产总值为2800.28亿元,占全省5469.3亿元总量的51.2%。人均生产总值为14688.9元,是全省12562元的1.17倍,也是全省率先进入人均1000美元的区域。鄱阳湖区财政总收入为171.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5.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299.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34.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3.7%;出口总额和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为24.8亿美元和12.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6.1%和47.1%,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007年,抚州市全年生产总值3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值;财政总收入2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对外贸易总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8%,增幅居全省第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1元,同比增长17.7%,增幅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4096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居全省第二。
 
  二是工业基础较好,支柱产业互补性较强。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占全省总数(537家)的50.7%,实现总产值、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670.8亿元、573.1亿元、2289.4亿元和1934.2亿元,分别占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51.0%、63.4%、67.7%和68.2%。
 
  2007年,抚州市工业增加值达137.10亿元,同比增长2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71亿元,同比增长30.5%,增幅居全省第四。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优势,绿色品牌突出。鄱阳湖区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抚州是农桑富庶的鱼米之乡,素有“赣抚粮仓”之誉,特色农产品众多,有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崇仁麻鸡、临川西瓜、东乡蚕桑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三、抚州应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区建设,促赶超发展
 
  构想中的环鄱阳湖生态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经济圈的生态保护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支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期在经济指标方面: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6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12:53:35,总人口控制在210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5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年均增长9%。在环境方面,生态质量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鄱阳湖主要江河Ⅲ类水质比重达到85%以上;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节能减排基本达到国家生态省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生态市标准;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基本接近发达省份3%左右的水平。
 
  我们抚州市在经济指标上应确立发展速度赶上或超过鄱阳湖区平均发展速度;在环境方面应明确确立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全省先进水平,我市境内水质和城市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处于全省前列。
 
  四、抚州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框架
 
  环鄱阳湖区发展主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环鄱阳湖区功能定位在于成为四大产业中心:(一)成为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二)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三)成为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四)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环鄱阳湖区发展的重点在:(一)做大做强南昌、九江两大核心城市,提升“双核”城市产业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能力。(二)强化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建设。(三)突出两条轴线,即沿京九线的昌九工业走廊与沿浙赣线形成的城市带。(四)打造四大功能区,即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
 
  环鄱阳湖区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要求,立足于环鄱阳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市带和金融业。
 
  抚州作为环鄱阳湖地区一员,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引导,着力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五、抚州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在经济发展方面
 
  抚州融入环鄱阳湖区,将在一个层次更高、平台面更广,由城市群构筑的区域内寻求赶超发展。环鄱阳湖的城市群快速崛起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接,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积极主动与各兄弟城市进行政策对接、市场对接、机制对接、生产要素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融合和集散,形成我们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和促进全市产业群发展,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兴起贡献一份力量。
 
  (二)在环境保护方面
 
  环鄱阳湖各城市对保护好我们的第一淡水湖有着共同的历史责任,要联手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永远属于环鄱阳湖的人民群众。
 
  随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将加大。应用遥感、卫生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五河”水质、湖泊环境、水土保护、节能降耗、污水排放、空气质量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将明确减排目标,严格控制能耗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我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让抚州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市环境保护将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总量控制指标、污染防治指标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同步进行。
 
  1、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1)继续实施山江湖工程,把治山、治江、治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促进人水和谐、人地和谐。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重点强化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中国虎生存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
 
  2)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木结构,保护和恢复森林系统生态功能。
 
  3)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珍稀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严厉打击各种涉及生物物种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水环境安全保护体系建设
 
  1)建设一批市、县(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到2009年底,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
 
  2)强化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加大对造纸、化工、食品、印染、制药、酿造、矿山等行业的水污染防治力度,重点对抚河、信江、赣江流域地带的生产企业实施在线监控,关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设备工艺落后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做到废水全面达标排放。
 
  3)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到2010年,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3、综合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高消耗、高污染、超量排放SO2、烟尘、粉尘的技术设备落后企业。
 
  2)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做到尾气达标放。
 
  4、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使大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我们的绿水青山。
 
  5、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

供稿: 抚州市统计局
阅读 40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