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媒体:原创  作者:dchn
专业号:dchn 2013/9/10 5:00:00

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以江西省都昌县湖泊保护与管理为例

摘要】: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世界三十二个生命湖泊之一,是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地处鄱阳湖之滨的都昌县,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185万亩,占整个鄱阳湖面积1/3强。多年来,都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湖泊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特别是自1998特大洪涝灾害以后,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十二字”方针,全面实行了移民建镇、平浣行洪、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山上再造、湖区整治、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今的都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万鸟祥聚,真正成为了鄱阳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中国的淡水珍珠之乡”、“中国小天鹅之乡”和

“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百强县” 之一。

江西省都昌县地处鄱阳湖北岸,东、西、南三面濒临鄱阳湖,现有国土面积400.4295万亩,其中水域208.5万亩,湖、堰、库、港、汊众多,是典型的滨湖地区,是全省十八个古文明县之一。全县现有人口82.6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人均山地面积1.2亩,水域面积2.6亩。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给拥有二十四个乡镇,二十一个濒临鄱阳湖的都昌县带来了灾难性损失。全县89座大小圩堤,几乎全部溃决和漫顶,全县有6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一万余间,水毁农田36.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之多。洪灾过后,勤劳勇敢的都昌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三十二”字方针指引下,不等不靠,实行了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浣行洪、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灾后重建。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移民搬迁26万余人,平浣行洪36处,退田还湖26.6万亩。鼓励支持湖区群众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攻青虾、对虾网箱养殖及特种水产和珍珠养殖。先后启动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血防林、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及“森林城乡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和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而今全县封山育林面积达80余万亩,占林地面积80%以上,退耕面积达15.6万亩,划建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2.3万亩,营造血防林10.3万亩,长防林面积2.04万亩,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28.6 %  ,林木蓄积量达 390 m3。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66.6  万亩,在全省位居首位,是“全国的封山育林先进县”、“全省的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的湿地和越冬候鸟保护先进县”,20124月都昌县被授予“中国小天鹅之乡”。

一、健康的湿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给都昌人民的警示是深刻的,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才是科学的、正确的选择。鄱阳湖是洪水一遍,枯水一线的典型的吞吐型湖泊,每年注入长江水量1457亿m3,占长江总径流量的15.6%,相当于黄河,淮河和海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的总和。湖泊最大容积量 304亿m3,鄱阳湖在缓解长江流域防洪、行洪压力和中下游用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西省在维护鄱阳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上做出了不少贡献,保护了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盆清水。以法律制度建设为先导,以自然护区建设为载体,以休渔、休湖为主抓手,先后制定了《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鄱阳湖环境保护条例》,成立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鄱阳湖联合保护委员会。在鄱阳湖,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处,省级自然区6处,保护区面积达190余万亩,并坚持了每年的320日—620日为鄱阳湖禁渔期,每年的10月—次年的3月为鄱阳湖越冬候鸟重点保护期不动摇。全面实行了渔民生活补贴。加强了休渔期和重点保护期的综合整治,采取了宣传教育先行,常抓不懈的巡护监督,严厉查处非法捕捞鱼类、螺蚌和网捕、毒杀候鸟的不法行为。

二、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湖泊健康发展的关键。保护的目的是使湖泊可持续地利用。在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以保护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好地保护。都昌县早在2000年就批复建立了都昌县湿地候鸟自然保护区,并于2004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向江西省人民政府申报批准建立了江西省都昌湿地、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11万公顷,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05年九江市编委批复同意成了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87月,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单独办公,专门从事湿地、候鸟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保护区管理人员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22人,并聘请了26名义务护鸟员参与保护管理工作,工作经费由最初的县财政安排5万元/年,发展到现在县财政每年列入财政预算5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基金3540万元。并利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项目,加强了能力建设,保护区现有管理局办公大楼一幢,面积达1200平方米,基层有三个保护站,有站房500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形成了“有管理机构、有专职人员、有专项经费、有办公场所”的“四有”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保护区在“建队伍、强素质、抓宣传、勤巡护、严打击、重奖惩”等各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使得原来无序捕捞和偷猎、网捕、毒杀候鸟和无序侵占湿地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今湖区秩序井然,候鸟与人和谐相处,基本实现了“三无一杜绝”目标。自2010起,连续三年,都昌县获全省湿地与越冬候鸟保护先进县。

三、加强科学保护管理是湖泊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江西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十分重视湖泊安全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了“山、江、湖”治理办公室,正确处理了山、江、湖的利益关系,并始终坚持“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先兴林”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灭荒造林”、“山上再造”、“跨世纪绿色工程”、“长江防护林”、“血防林”、“退耕还林”、造林“一大四小”、“森林城乡 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工程建设,而今,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达63.1%,处全国领先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了江西最大的品牌和最靓丽的名片。鄱阳湖也被誉为“最后一盆清水”。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正确处理和着力解决生物多样性的矛盾和问题,审时度势,率先在东鄱阳湖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多方努力,湿地公园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亲水观鸟、看湖休闲、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首选之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是湖泊安全的重要保证。鄱阳湖周边有十二个县(市)区,人口500余万人,由于历史原因,湖区群众生产、生活均处全省落后地位,实行湖泊管理和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影响和降低了湖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湖泊的生态安全,为永保一湖清水,江西省拒绝了不少污染重、损害环境的工业项目,为此对鄱阳湖湿地实行湿地生态补偿和渔民生活补贴是正确选择。积极引导支持湖区群众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退田还湖、外出务工,逐步减少对湖的依赖程度,可有效地使湖泊休养生息,发挥其正常的生态功能。启动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以项目为支撑,以保护为目的,以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抓手,为使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与自然更和谐而努力。

作者简介:吕承华 男  1963年生 林业高级工程师 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 现任江西省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参考文献: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栖息地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通信地址:江西省都昌县万里大道1 都昌县林业局 电话(传真):07925223151

 07925238397 手机:13879231961  邮编:332600 邮箱:583595713@qq.com

 

 

 

阅读 136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