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日全食能否催生我们的2061计划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7/25 9:21:15

  7月22日8时左右,我国迎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对于这一天文奇观,网络、电视等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现场直播”,平面媒体也图文并茂,专家解读形成原因,善意提醒慎走高速路、开车灯、不宜戴墨镜等。而公共管理部门更是下发了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科普宣传、维护公共安全等角度来为观看日全食护航。

  通过日全食这样一个自然景观和现象,带动全民谈科学,激发国民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探索和兴趣,这是一件好事,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曾几何时,日全食作为一种罕见的天象,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在民间有许多关于日食的传说和迷信。从“天狗蚀日”到今天坊间“科学解读”,再到“看不到日全食,你还会爽吗?”的时尚和潮流,这说明国民的科学素质,在一步步提高。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但是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2008中国科普报告》显示,我国人均科普经费1元。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而要培养和启蒙国民整体的科学精神,对国民进行科学普及,应该是让公众理解并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而不是仅仅向公众宣讲枯燥的科学知识和理念。

  1985年,地球的老朋友哈雷彗星如期而至,美国人在那年认认真真地许下了一个愿:76年后,也就是在2061年哈雷彗星下一次光临地球时,所有能看见这颗彗星的美国人,都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1985年,那些能于2061年再次看到哈雷彗星临近地球的孩子们,正准备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因此,美国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美国2061计划的由来。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为17%。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转瞬即逝。这次世纪日全食,能否也让我们认认真真许下一个愿,能否也催生我们的“2061计划”呢?因此,如何把国民的科学热情保留下去,如何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是这次“世纪日全食”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命题。(摘自7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石敬涛

阅读 30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