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

媒体:九江市发改委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2/28 20:10:3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发改委 江西省外经贸厅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    录
 
 
 
 
 
 

前     言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区域范围、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功能定位,统筹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重大问题,是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和迫切需要。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江西省发改委和江西省外经贸厅负责联合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
本规划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的配套措施。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鄱阳湖滨湖城市合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对鄱阳湖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物流业和口岸建设提供的庞大市场需求,以机场、铁路货运站、公路主枢纽货运站、集装箱货场及航运码头为依托,以城市主干道为配送道路体系,全面构建由机场、铁路货站、水运码头、公路主枢纽货运站系统构成的物流运输平台,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综合运输体系。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通道,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实现主要物流通道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创新口岸建设思路,大力建设水路、铁路、航空口岸和口岸作业区,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至江西省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水平。
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江西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是指导近期(2008年-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的规划。

第一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

基地和口岸建设概况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区最大丰水期面积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容积约300亿立方米。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97%左右。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也是目前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鄱阳湖湖区不仅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而且湖滩洲地的生物资源也比较丰富。鄱阳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每年秋末冬初,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逐渐离去。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我省的名片,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鄱阳湖的经济开发关系江西未来的发展,关系全省4300万人民子孙后代的福祉。
江西省委、省政府认为: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生态入手,再延伸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既保住“一湖清水”,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新型城镇,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分为湖体核心区、环湖平原区,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如下:
湖体核心区,包括鄱阳湖水域和湿地,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面积5100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强化生态功能,控制经济活动。基本要求是:稳定湖区水质,维护湿地功能,改善越冬候鸟环境,根治血吸虫病,并统筹安排采砂、捕鱼、养殖、种植、航运、旅游等经济活动,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环湖平原区,包括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国土面积4.6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6%。主体功能是:严格产业准入,重点开发建设。基本要求是:以集聚经济和人口为重点,按照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江西崛起带动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为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具体包括: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东乡县、新干县,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与产业现状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鄱阳湖水外泄加快,湖区水位、水质、湿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整个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的压力。特别干旱年份,鄱阳湖曾一度出现蓄水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蓄水不到2亿立方米的情况。
江西省委、省政府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保护“一湖清水”为目标,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在多方努力之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周边生态状况趋于好转。据对近50年来鄱阳湖湿地变化做的系统分析显示,目前鄱阳湖泥沙正呈减少的趋势,综合长江倒灌泥沙等影响,鄱阳湖湿地入湖、出湖泥沙和湿地泥沙淤积量比20年前大为减少,入湖总沙量减少了41%,泥沙淤积量减少42.3%。湿地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巩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人口集聚、经济集聚的重要区域,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人口,创造了近60%的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扎实、资源比较丰富、人文条件较好,是江西发展条件最好、开发潜力最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历届省委、省政府对这一区域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先后提出了昌九工业走廊、环鄱阳湖城市群、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目前,规划区内已有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3个机场,7个电厂,并集中了全省75.7%的大中专院校和73.2%的科研院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是成为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重点发展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在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规划中,以建设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形成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工业等产业聚集区、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在集聚的同时,形成支柱产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亮点。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打造生态产业基地过程中,重点发展建材、化工电子、服装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使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生态环保等更趋合理化。通过政府部门决策、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出具体发展方案,在鄱阳湖范围内,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绿色消费,发展生态产业。面对鄱阳湖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物流业和口岸建设提供的庞大市场需求,未来五到十年是加快物流和口岸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  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增大的物流需求还不相匹配。
一、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
据调查,江西省多数物流企业的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的服务,在流通加工、信息应用、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提供良好服务。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二、基本设施投入不足,系统功能不全
除了交通运输设施外,江西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投入不大,形成的格局与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现有物流一些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还是分布、连接、配套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现代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已有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债务及人员负担较重,加上部门和行业分割导致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使得全省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统功能残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功能、大型物流中心缺乏。
三、缺少信息共享平台,专业人才匮乏
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四节  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未来发展前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发展现代物流优越区位、丰富资源、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知加深,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
一、经济持续发展,需求拉动进一步增强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到2012年要达到11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600亿元,比2007年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长15%;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将快速增长,农产品流通市场进一步扩大。工业为主导的快速增长格局,将带动社会物流量的快速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量年均增长将保持在13%左右。
二、物流成本下降,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社会物流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成反比”,这是现代经济普遍规律。目前国内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大约  18.5%,根据一般规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十一五”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空间在2至3个百分点。主要通过提高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来实现。同时,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第三方物流不断推进,物流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整合管理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物流运行环境,降低全社会物流费用,将进一步拓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三、区域合作深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作为沿海“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江西与东南沿海及周边省市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公路交通只需约6个小时,空中交通约1个小时。是国内物流最繁忙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区重要交通枢纽。由赣粤高速、沪昆高速、福银高速三条高速公路与京九、浙赣、向莆三条平行铁路构建的连接珠三角、长三角、闽南三角区三地区的“大陆桥”,构成南北、东西运输主通道,加上赣江经鄱阳湖与长江连接入海的黄金水道,使得江西在我国东西经济推进和南北物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转换和传递作用。随着我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随着“泛珠三角”、“泛长三角”经贸合作的加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我省区位更优,空间更大,经济发展更具潜力,这些将为我省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的加速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基础设施改善,物流基地和口岸布局进一步展开
    江西将继续完善全省铁路网络,提高铁路技术等级,升级改造铁路枢纽和运输站场。到2012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1670公里、电气化里程1662公里。全面提高全省公路网通达深度,提升公路网等级,完善公路网结构。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500公里,一级公路1175公里、二级公路10600公里。大力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加快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到2012年,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5716公里,其中三级航道599公里。扩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建设宜春机场、上饶机场,使江西机场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全省较为完善的航空服务体系。

第二章 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

第一节  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发展目标。内容包括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目标,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指明了方向。

第二节  江西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江西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出,全省需全面发展服务业、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开拓城乡市场、支撑生产建设、扩大居民消费为重点,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规模大、集散能力强、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南昌、九江、赣州、鹰潭等区域性物流集聚中心。
江西省发改委制定的《江西省现代物流“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对大力发展江西现代物流业提出发展目标。内容包括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江西省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的《江西省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江西省在“十一五”期间的口岸平台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通道建设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提出根据江西特点,积极培育口岸物流市场,努力在本地实现口岸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内支线为基础的江海联运,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定班列为主的铁海联运口岸物流方式和建立水、铁、公、空口岸物流网络的思路。

第三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江西省委、省政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促进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立足鄱阳湖、面向全流域、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力争把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建成世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管理的示范区、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先行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富民兴赣,实现江西中部崛起的目标,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湖城市群、赣西城市带、京九南段城镇带、信江河谷城镇带为依托,以五大水系为纽带,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壮大经济实力,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的发展;积极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注重物流业的节能与环保。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积极培育口岸物流市场,努力在本地实现口岸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内支线为基础的江海联运,建立水、铁、公、空口岸物流网络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现代物流的发展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加快建立全省、市(县)、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多功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和口岸服务网络体系。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促进科学发展。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战略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在崛起进程中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1、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协调。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杜绝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规划掌控的重点,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
3、整合与构建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中心城市差异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基地和口岸的基础条件,优化资源组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将现有物流资源从功能和利用效率上得到全面提升。以整合物流资源为基础,以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整合与构建相结合,促进现代物流的有序良性发展。
4、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
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节  基本目标

力争到2020,以南昌、九江、赣州、鹰潭四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南昌中部物流枢纽与赣西、赣南、赣北、赣东物流区域建设,建成若干个主要物流基地和口岸作业区,构建规范、开放、高效、创新、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物流运输格局,搭建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和口岸作业区,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继续抓紧完善国家一类口岸的功能,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大通关为核心,以南昌为中心,九江、赣州、鹰潭为重点,全省均衡设立口岸作业区,加快完成与以东南沿海口岸为主的口岸的对接,以航空口岸物流为先导,水运和铁运为主体,辅以公路快速、机动的功能,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空、水、铁、公联运口岸物流网络。
主要指标:
——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5%。
——2012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到17.5%。
——第三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到2012年占30%。
——物流企业使用网络技术处理用户物流信息比例,到2012年达50%。
——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物流企业集团达到3-5个。
——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达到1-2个。
——到2012年,实现水运口岸(口岸作业区)实际运量达到30万标箱。
——到2012年形成5万吨、2020年达到10万吨的航空口岸物流实际运量。
——到2012年,实现全年利用铁海联运出运货物达到5万标箱的规模。

第四章  物流基地建设总体布局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根据鄱阳湖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以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并与国家物流区域布局相衔接,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枢纽,发挥长江和鄱阳湖及五河航运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发展总体布局为以南昌、九江、鹰潭三个城市为重点,加快构建以省会南昌市为中心的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的国内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赣西、赣南、赣北、赣东四个物流区域。力争建成跨省区物流大通道、省内物流圈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一、湖体核心区规划为环湖各设区市物流企业从事航运水运的主要区域。利用鄱阳湖水域宽阔的优越条件,发挥鄱阳湖航运优势,利用水运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物流。鼓励环鄱阳湖地区物流企业利用鄱阳湖从事航运运输业务。
二、环湖平原区内主要规划南昌中部物流枢纽、九江赣北物流区域、鹰潭赣东物流区域建设。
1、加快南昌中部物流枢纽建设
南昌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承接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必经的中间地带,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品流通、物资集散地。规划用5年时间把南昌构建成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到2012年要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基地为核心,以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架构,成为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
南昌市的物流功能定位为:立足省会城市、“环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和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构建为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会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消费服务的物流网络,形成辐射全省及周边经济区域,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开放型现代物流体系。
根据南昌市的物流功能定位,确定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是:立足城市区位和产业布局,构建以赣江和公路外环线为主干,以南北双向出入和沟通“一城双核”为重点,物流网络各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建成环鄱阳湖及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综合物流能力基本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重点建设昌北“航空、铁路、公路、水运联运国内、国际货运型物流基地”、昌南“国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昌西南“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昌东物流中心、白水湖物流中心、望城物流中心、小蓝物流中心、青云谱物流中心、昌北邮政物流中心、昌北航空物流中心、昌北保税物流中心。
2、以九江市为中心规划赣北物流区域
赣北物流区域,以九江市为中心,包括景德镇在内,辐射赣北地区各市县。发挥九江港口的优势,连接长三角地区,通过京九线、武九线沟通湖北、安徽以至中西部地区。
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唯一能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是上海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协作区以及赣、鄂、皖、湘四省的结合部,也是沿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和重化工、能源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使九江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九江市三区三县一市的沿江经济带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产业布局特色鲜明,物流重点发展区域据此布局,形成湖口金砂湾港口物流园、综合工业园内的综合物流园和九江城西物流园三大园区,合理布局九江保税、昌河汽车、石化产品等物流中心,建成完善京九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华东装饰材料市场、鄱阳湖水产批发大市场等市场,承载全市,辐射四省,完善功能、合理布局,构筑九江大物流发展平台体系。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从区内穿过,“十一五”期间将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九景、景婺黄、景鹰(在建)高速横贯全境,机场有通往国内部分大城市的定期航班。是国内飞机制造、微型车和陶瓷产业重要基地。景德镇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陶瓷物流中心,汽车、机电、焦化等物流项目。
3、以鹰潭市为中心规划赣东物流区域
赣东物流区域,以鹰潭、上饶为主,包括抚州,辐射赣东北各市县。通过浙赣线、沪瑞高速连接浙江、上海,通过鹰厦线、向莆线、福银高速直达福州、厦门,通过皖赣线通达安徽。
鹰潭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北部,有“六省通衢”之称,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鹰潭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及基础化工基地,有条件构建全国地区性物流节点。发挥铁路枢纽优势,形成以综合性物流园区为重点,多层次配送中心相配套的格局,成为连接东南沿海重要物流通道。鹰潭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着重建设鹰潭综合物流园区以及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全力推进物流产业龙头项目建设,确保鹰潭无水港项目一期尽早投入使用;着力加快城市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以运带储,努力发展仓储批发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汽车货运企业战略联盟。充分发挥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汽车货运企业的指导,促进汽车货运企业实现战略联盟。积极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结合鹰潭市被列为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开通鹰潭至长三角主要港口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建立铁海联运体系,拓宽陆路运输通道,促进公铁紧密衔接,完善物流服务功能。
上饶地处江西东北部,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是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经济的重要窗口。区内交通便捷,浙赣铁路和横南铁路交汇于城区,沪瑞高速、320国道横贯其中,拟建的上饶至武夷山高速公路连通福建,是江西优质商品粮基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上饶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上饶新火车站北物流园区,上饶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新华龙物流中心、广丰物流中心和万年米业物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
抚州位于江西东部,与福建相邻,浙赣线、向乐线穿境而过,在建的向莆铁路在市区里程有158公里,沪瑞高速、福银高速、昌厦公路、320、316、206国道横穿全区。是江西优质粮仓和新兴制造业基地。抚州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抚州物流中心,邮政、农贸、医药配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完善广昌物流模式。
三、物流出省通道:包括赣州、吉安、宜春、新余、萍乡5个设区市市区和58个县(市)。主要规划赣州赣南物流区域、宜春赣西物流区域建设,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物流出省通道。
1、以赣州市为中心规划赣南物流区域
赣南物流区域,以赣州为中心,包括吉安,辐射赣中南各市县,发挥京九线、赣粤高速、赣龙线、赣韶线的作用,成为珠三角、闽三角、港澳地区接驳内地的物流门户。
赣州地处我省南大门,毗邻珠三角和闽东南。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是国内乃至国际钨、稀土等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基地,也是新兴的出口加工基地。是江西南部工业重镇和货物进出、加工、贸易的重要商埠,加快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数个功能性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疏通赣、闽、粤、湘物流通道。赣州市作为我省面向粤、港、澳以及福建省等中国南部发达地区的排头兵,利用赣州市成为四省边际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以赣州市为中心规划赣南物流区域,促进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加强区域内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的衔接,进一步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交通运输规划。赣州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潭东综合物流园、经济开发区物流配送中心、赣州东站物流中心、赣江新货运码头物流中心、龙南物流中心、瑞金物流中心。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快各地市之间的通道建设,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
吉安地处我省中部腹地,京九线横穿全市,赣粤高速、大广高速、105国道、319国道穿越其中,赣江航道和井冈山机场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拥有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吉安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吉安南物流园区,泰和物流中心,新干货运码头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2、以宜春市为中心规划赣西物流区域
赣西物流区域。以宜春、新余为主,依托萍乡,辐射赣西各市县,通过浙赣线、沪昆高速与“长株潭”地区紧密相连。
宜春位于我省西部地区中心位置,境内有沪昆高速,302、105国道通过,贯通东西的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已经完成,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宜春市是赣西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较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机场建设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路铁空港”大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强。随着宜春经济的快速增长,“路铁空港”交通运输大网络的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的需求日益强烈。宜春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集商品批发、货物集散、中转、社会化仓储、配送、商务会展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占地2000亩的综合性国际型物流园区——宜春市物流园区以及城北物流园区、邮政、赣西农副产品、樟树药业、上高鞋业等物流中心。
新余位于我省中西部,浙赣铁路横贯全境,沪昆和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新余交汇。新余是江西省的钢铁基地,电力、建材也有相当基础,电子、太阳能材料逐步形成规模,有明显的交通、产业优势,大量物资在此进出,构成了物流的坚实基础,新余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有条件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网络重要节点。重点建设综合型的天润物流中心和钢铁物流基地,以及专业配送中心。
萍乡是我省西大门,与 “长株潭”经济区相邻,是江西省重要工业城市。是全省煤炭、钢铁、建材、烟花、工业陶瓷产业基地。作为赣西物流门户,与同为“泛珠区域”的中部省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萍乡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可建设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省物流重要节点。重点建设综合型赣西物流园区、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及邮政物流中心。

第二节 主要任务

一、整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资源,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
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物流信息,信息交换、安全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两级建设,其中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省内各市区、各大型物流企业、政府各部门及省际间、省与国际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对物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地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市本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它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提供本地区、本园区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同时向省级平台开放,供全社会共享。
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平台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在物流企业中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电子订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
三、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
引导生产与流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方式。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资产、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原料采购、运输、仓储等一体化运作,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1、加快培育专业性物流市场
按照第三方物流运作要求,大力发展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物流以及陶瓷、烟花、化工等其它特殊商品物流;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以及报关、报检等口岸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的作用,建立口岸作业区,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建立口岸通道,形成立体口岸货运网络
2、加快培育物流企业主体
推动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零售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资源,促进相关行业物流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物流业,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等综合性物流企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按照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帮助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支持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入江西,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物流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发展各种配送中心。为适应日益活跃的城乡消费品市场,以及配合“万村千乡”工程,为“三农”服务,需要大力发展各种配送中心。尤其是支持一批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而且覆盖面广、配送功能完善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邮政投递网在商品配送,特别是为三农服务的特殊作用,构建实物传递、信息传输、服务三农、连接城乡的现代化邮政物流服务网。
四、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园区建设
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以及不同区域物流需求,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中心、专业化配送中心。培育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创建有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并将南昌市逐步建成现代物流基地。

第五章  口岸建设总体布局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总体布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期间,口岸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不断完善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功能、继续抓紧建设一个电子口岸中心,依托鄱阳湖五大水系的码头,形成以鄱阳湖为核心、五河流域为支撑的口岸作业群;通过不断完善的航空、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以水运为基础,航空口岸物流为重点,铁海联运为突破口,辅以公路快速、机动的功能,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空、水、铁、公联运的口岸物流网络。
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在规划区域内大力建设以“无水港”为主要形式的口岸作业区,同时以江西电子口岸作为支撑点,努力构建区域内“一空二水六陆”口岸作业点,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口岸作业区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集中管理,多点运输”的口岸物流网络。
“一空”即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空货运枢纽中心;“二水”即九江以城西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为龙头的九江水运口岸、南昌以白水湖国际集装箱码头为龙头的南昌水运口岸;“六陆”即六个设区市的铁路(公路)作业点。
口岸作业区群规划为:扩建南昌港集装箱码头,完成南昌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南昌东新码头并设立东新港口岸作业区,完成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与报批,改造南昌铁路口岸作业区,新建昌北铁路口岸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南昌昌北口岸物流平台的功能,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中心口岸作业群;以九江城西港建设为龙头,带动湖区北口岸作业区群的建设与发展;以鹰潭建设“世界铜都”为契机,着重抓好鹰潭的建设,在建设向莆铁路的同时,抚州铁路口岸作业区与铁路货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形成湖区南口岸作业群;加快推进上饶口岸作业区建设,适时建设景德镇的铁路口岸作业区,形成湖区东口岸作业区群;
电子口岸中心是全省口岸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和服务项目开发,整合各类信息,实现各类流程网上操作,提高口岸物流通道的效率,支撑和保障全流域口岸物流网络的稳步发展及口岸物流的快捷、高效运行。

第二节  主要任务

一、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障沿长江开发、世界铜都建设、光伏产业以及产业递度转移为主要目标,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完善南昌口岸物流平台建设。完成九江城西港口岸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南昌东新码头口岸作业区建设;完成南昌国际机场的中部地区航空枢纽货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昌航空口岸的地位;完成南昌铁路口岸作业区的扩建改造并投入运行。
2、不断夯实口岸物流铁海联运基础设施。推进九江城西港区铁路设施建设,完善铁海联运功能;加快鹰潭铁路(公路)口岸作业区、上饶铁路(公路)口岸作业区的建设,并投入运行;推进抚州铁路(公路)口岸作业区、景德镇铁路(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
3、不断扩大鄱阳湖水域的口岸作业能力。规划鹰潭信江码头国际集装箱码头,不断扩大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的运量,强化环保运输。
二、推进口岸通道建设
口岸物流通道起运点所在政府要积极引导口岸物流通道的承运者,以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全流域建设大局为重,发扬区域合作精神,在有条件的口岸物流作业区增设停靠点,充分发挥口岸物流通道的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货源为基础,以政府引导和培育为手段,以东南沿海口岸港口为主要对象,不断开拓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出海全方位的口岸通道。根据总体布局,重点抓好以下通道建设:
1、拓展区域性通道
在进一步发展水运口岸通道,巩固南昌至上海、南昌至深圳、南昌至厦门及赣州至厦门铁海联运通道;开辟南昌、鹰潭、上饶至宁波的铁海联运通道;策划上饶经横峰到福州新港的铁海联运通道,建立海西“三通”口岸通道;适时开通南昌经阿拉山口的欧亚大陆桥口岸通道,探索相关的货源组织、通关流程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为西进口岸通道的开拓做好准备工作。
2、开辟特殊商品通道
开辟和建立南昌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烟花爆竹水运装卸点,并建立省内水运码头至上海港的内支线通道,降低我省烟花爆竹高成本运输的问题;建立南昌至上海港、南昌至厦门港的铁海联运口岸通道,保证宜春市的高安、丰城等陶瓷主产区的出口运输。
3、建立农副产品绿色通道
在2012年以前以公路为主依托九江供港蔬菜基地,建立九江至香港的蔬菜运输通道,逐步培植货源,争取2020年开通南昌供港货物直达专列,同时加紧九江(南昌)冷冻食品中心的建设,实现我省至上海、深圳、香港的冷链运输,建设有内陆特色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冷链物流口岸通道。
在具备进出口货源前景、铁路场站基础较好等条件的设区市,努力创造条件增设集装箱办理站,并且为海关、检验检疫及口岸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和相关设施。要以通关服务工作为中心,做好口岸物流通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努力推进物流的对流,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信息,组织口岸通道的对开运营,不断降低口岸物流成本。通过加强口岸通道起运点的货源调研和口岸作业区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运输方式,形成多式联运的格局。
争取在2012年前完成我省至上海的铁海联运通道公共平台建设,并增加对开;南昌至厦门的铁海联运要进入国家级“五定班列”运行图;我省至深圳的“五定班列”形成对开,达到畅通、高效、低成本目标;水运内支线要充分利用长江沿线各港口口岸的全球航线不同特点,实行对接,努力提高口岸通道的全球链接率。
三、建设口岸物流综合运输体系
以南昌为中心,九江、鹰潭为重点,依托铁路货场集装箱办理站,以“无水港”为主要形式,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大通关为核心,加快完成与沿海口岸(以东南沿海为主)的对接,努力开辟铁路运输口岸通道;加快南昌国际机场改造,建立中部地区航空货运枢纽中心,开辟南昌至澳洲、北美和东南亚的国际航路、航线,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航空口岸物流网络,为我省产业结构的改造提供物流保障。以九江水运口岸为龙头,依托鄱阳湖五大水系,不断拓展和延伸水运内支线运输口岸通道;充分发挥汽车的集疏运功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互补,完成具有鄱阳湖生态经济特色,“空、水、铁、公”为一体的口岸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各设区市政府要积极引导进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充分利用汽车运输机动灵活的特点和省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方式的优势,组织好进出口货物向口岸作业区的集并,提高口岸物流通道的利用率。
四、完善口岸查验机构建设
口岸作业区和口岸通道必须在查验部门的监管下运行,因此要通过各级政府的力量,一方面抓住国家机构调整和改革的机遇,争取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编制、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出口量不断增多的地区设立机构,争取2020年前全省各设区市都有查验机构。在目前还没有口岸查验机构的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如有设口岸作业区需要的,协调就近查验机构派出联络机构先期开展工作。
五、强化电子口岸功能
口岸信息平台是提高口岸运行效率、实施大通关和降低口岸物流成本的必要条件。我省口岸信息平台的建设要以具备良好运转条件的江西电子口岸为核心和基础,拓展覆盖空间,扩大应用功能。近期要加强与电子口岸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尽快实现各成员单位与电子口岸的全面对接,利用电子口岸平台对进出口主要环节服务手段和水平进行改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同时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开发更多既便利政府监管又方便企业的电子口岸应用项目。
2020年前我省电子口岸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与东南沿海各口岸的联接;完成铁路、水运、航空的联接;完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各设区市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联接,实现与各种类型的口岸作业区的联接;完成与各进出口企业的联接,实现口岸作业“服务到面,监管到点”的目标,在各口岸作业区可完成报关、报检、订车(船、仓、箱)、报税、清关、支付等各项口岸作业操作。
强化江西电子口岸在口岸通道中的运用,各类口岸(口岸作业区)要建立与江西口岸作业区的操作界面,充分运用江西电子口岸的功能,提高通关速度,保证通关监管安全;要对国际集装箱空箱调运进行调研和规划建设空箱调运中心,进一步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六、建立口岸运行机制
1、完善口岸领导机制。新建口岸作业区的设区市(重点县、市、区)还没有口岸管理机构的要建立相应的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抓紧落实口岸管理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口岸作业区的管理协调工作。
2、建立口岸宣传工作机制。物流是否完善及其成本高低是外商选择投资地区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我省目前还存在口岸相关部门对口岸业务不熟悉、口岸管理部门与投资者、生产企业之间还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等现象,因此要通过扩大信息发布量、培训业务骨干、专题讲座等手段,加强对口岸工作的宣传,提高口岸工作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生产企业对口岸通道的利用率。
3、建立口岸工作保障机制。口岸是开放型经济的必要保障,口岸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工作机构面广、量大、责任重,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资金、人员、组织等多方面保障口岸工作顺利进行。
4、建立口岸运行协调机制。各设区市和有口岸的市(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同时在各级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相应的关(海关)、检(检验检疫)、贸(进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运(铁路、航运、机场等运输部门和企业)、代(国际货运代理及口岸服务行业)联系机制,共同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口岸工作的方针政策,合力解决当地口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口岸(口岸作业区)运行安全、便捷、畅通、高效。

第六章  规划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8年——2012年)全面展开、扶植培育阶段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件精神,夯实基础,壮大实力,理顺体制,着重抓好物流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设区市要按照本规划的总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发展规划。初步形成现代物流基地和口岸网络体系框架。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进行物流教育,培养物流人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优化江西省物流人才结构。以南昌、九江、鹰潭三个设区市为试点,由物流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家对南昌市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进行培训,提高各企业现代物流意识。
2.省发改委和省外经贸厅组织力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前制约物流业发展和口岸建设的因素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促进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整顿和规范当前物流市场。
3.由各设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队伍,按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和现代化物流区的标准,对各设区市公共物流区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建设审核、报批标准;进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几家专业化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基地并开始运营。
4.根据总体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建设公共物流区和口岸(口岸作业区)。
5.在省发改委、省外经贸厅的指导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引导现有的生产制造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将其自营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迁入物流基地。
6.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各项现代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业务规范、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和协议;在建设的各个物流区域中设立一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示范工程,并加强示范工程的宣传工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力度;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门户网站,实现各类公共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功能,完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雏形。
7.组织有实力的制造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利用公共物流区和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通过对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与零配件物流、生产物流、产成品物流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与运作效率。
8.从各设区市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设区市特色的产品(如医药、农畜产品)的物流运作进行试点,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建设若干个示范性项目,加速各设区市商品流通的现代化进程。
9.建立并加强与省外物流系统的合作关系。
二、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加速推进、发展壮大阶段
完成规划所确定的全部公共物流区和口岸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区内物流体系,同时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大与其它物流体系的合作力度,追求整个江西省内经济共同繁荣。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完成规划所确定的区市全部公共物流区和口岸(包括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市内物流体系,建成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为各设区市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收费合理的物流服务,推动各设区市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2.在公共物流区和口岸的建设过程中,省发改委和省外经贸厅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核,以避免出现将物流用地挪为它用的情况。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的运营期,应对物流区和口岸的运作进行考察,并联合物流行业协会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3.加强并完善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内企业的管理工作;引导并扶持各物流区内企业的业务,延伸物流服务,充分发挥其增值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优化完善阶段
1.总结前一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情况,根据本阶段的实际对已有政策、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2.推广物流行业协会制定的各项物流标准,加强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构建若干个较大的企业战略联盟,初步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
3.全面推进商贸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仓储和网络化配送。对商业连锁配送、企业的物流组织管理进行改进以及物流流程再造。
4.完善公共物流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加强与工商企业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与政府部门、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网上通关、网上纳税、网上交易等功能,基本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物流平台,并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5.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中部发展带上的重要的区域辐射功能,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目标、物流规划及产业规划相协调,在中部地区的大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与中部地区周边省市物流合作力度,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工农业产品融入到中部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大市场中。

第二节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省级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厅局和设区市政府领导、综合协调和总体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资源整合、产业布局和跨行政区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规划实施。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实施机制,把政府职能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合力,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管理职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制订政策,动用经济杠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对重点企业的发展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或注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或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专项资金。相关项目用地要优先予以安排并依法减免相关税费。
三、拓宽渠道,增加物流投融资
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的发展,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对资产质量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鼓励上市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对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物流项目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重点支持。
四、引进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种人才,包括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复合型人才等。要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市场急需人才。发挥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优势,开展多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快我省物流企业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同时,开展并规范物流执业资格认证工作。
五、统一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
做好物流标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建立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企业评估的标准体系。制订能够衡量各种运输工具、包装容器、集装箱、仓储等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技术标准。统一在包装、运输、装卸、储存等作业环节的行业标准,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国内通行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
六、构建大通道,整合运输体系
一是畅通铁路物流大通道,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完善全省铁路网络,提高铁路技术等级;二是畅通公路物流大通道,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提高全省公路网络通达深度;三是畅通水运物流大通道,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四是畅通航空物流大通道,扩建昌北机场,增加货运航班,努力开辟国际航空货运,使南昌成为连接国内各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航线的航运物流基地,九江、景德镇、赣州等支线机场要努力发展国内航空货运,开辟快件、鲜活等高速运输航线。
七、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遵循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规律,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分割,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二是修订或废除过时政策法规,建立透明公开的物流准入制度,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的物流行业管理条例和运输、仓储管理办法;三是加大物流市场整治和监管,避免无序竞争;四是规范针对物流企业的各种收费,整顿道路运输收费站点,对物流服务价格实行宏观指导;五是加快企业物流运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物流需求;六是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海关或办事处,继续提升九江、南昌、赣州出口加工区的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阅读 130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