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起点,立足新的要求,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深入挖掘九江籍丰厚的名人资源并盘活其存量,进一步举全市之力做好引项目、引资金、引智工作,拓展九江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共九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它对于扩张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工业、激活县域经济、发挥潜在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主动性,发挥名人资源要素的裂变效应 2009年4月8日,中共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事、第一政绩。招商引资是全市的中心工作。”首次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阐明了“争得九江应有地位,实现赶超发展最重要是靠做大经济总量,做大经济总量最关键、最核心的是靠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最根本是靠加大投入、扩大投资,加大投入最现实、最管用、见效最快的途径是招商引资”的基本路径,极具前瞻性、开创性和科学性。 当前,九江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高位推进、百花齐放、上下联动、提质提速、方法创新”等显著特征,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辨明了方向,量化了指标,形成了合力,为九江市站在新的起点引项目、引资、引智注入了新的旺盛的活力。 诚然,招商引资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当前,要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深入挖掘九江籍名人资源,充分发挥九江籍名人资源要素的裂变效应,最大限度运用这一建设新九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拓展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据九江市涉侨部门最新统计,我市有3万余名归侨侨眷和3万条名海外侨胞。九江作为具有22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脉相承、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孕育出众多名人、名家,他们遍布海内外,其知识积累、财富积累、人脉关系积累和从商、从学、从政、从艺的经验积累让世人瞩目。九江俊杰的名字永远烙印在九江历史的年轮中,挥之不去的是海内外九江才俊们浓浓的亲情、乡情、桑梓情和对家乡“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殷切厚望。 祖籍德安、有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乡省亲时,曾写下了“故园情深,心系德安”的珍贵赠言。袁隆平作为省政府聘请的科技顾问,自2005年以来已在九江、上饶部分地区进行了三期“超级稻”栽培试点。他说:希望江西在千亩片超级稻的基础上,再多几个万亩片超级稻基地。据了解,目前,九江市有九江学院、德安县、瑞昌市赛湖农场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不定期走访袁隆平先生,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袁先生十分热心帮助家乡,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据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编辑的《九江俊杰遍天下》一书披露:遍布天下的九江才俊登记在册、有联络方式的达2800余名,其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有旅美侨领、美国耶鲁大学遗传学研究员、国际七项发明专利获得者潘星华博士,他已为九江学院建设国家重点基因试验室、九江开发区项目引进等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收效明显。九江籍乡亲、中国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耿虹多次回九江,为城西港区的新起点规划作了细致的规划设计等基础工作,获得了省市和上港集团的好评。汇源集团老总朱新礼为汇源九江工厂的落户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九江籍乡亲、加拿大华商女杰、医学家、企业家单婕博士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最新进展。 增强主动性,深入挖掘九江籍名人资源,关键要实现由活动型到经常性、由松散型到紧密型的根本转变。建议组建专门班子和抽调精干人员,长期重点对接九江籍名人,盘活名人资源存量,与他们叙乡情、话友情、通信息、报动态、引项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裂变效应可期,长此以往,水滴石穿。 二、增强开创性,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项目引进工作 在招商引资进程中,要注意借鉴芜湖市的经验,其一,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其二,突破了从上海至芜湖沿线二十余个开发区的重围,招商引资。近年来,我市在以情招商、科学招商上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市委提出了进一步明确重点招商地区产业分布情况及重点招商产业的发展情况,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龙头大企业的明确要求,十分必要和及时。 增强开创性,要深入研究并吃透国家未来5—10年产业政策、资金流向、重点扶持行业和产业布局趋势,未雨绸缪,做好细致的项目引进工作。 增强开创性,关键要凝聚全市475万人民的集体智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招商引资进程中始终贯彻“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同学、老乡、亲戚、朋友、故旧等各种人脉资源,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引资、引智、引项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建设和谐九江再立新功。 增强开创性,还要在深入挖掘九江籍名人资源过程中,市直部门与县区联动、部门紧密协调配合上狠下功夫,最终实现松散型到紧密型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九江籍名人动态数据库”,进一步发挥市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终成硕果。 总之,九江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挖掘九江籍名人资源,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创新、精明更高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作者系九江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党组成员,九江市政协委员 )
© 鄱湖人家网 E-mail:cnplph@163.com QQ:69013890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 赣ICP备08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