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一湖”鄱阳湖

媒体:今视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6/18 8:41:16
 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地跨南昌、九江和上饶3个设区市,南北长约173公里,东西最宽处为74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一)“九省通衢”的天然大湖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鄱阳湖古称彭蠡,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在中生代时期,燕山运动使湖区地壳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后来,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鄱阳湖盆地集长江与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汇集成湖。古谚云:“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描述的就是鄱阳湖沧海桑田的变迁史。隋朝时,“彭蠡泽”向南扩展,直达鄱阳县附近,鄱阳湖因此而得名。

  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毗邻鄂、皖、浙、闽四省。在水运作为主要交通形式的时代,鄱阳湖是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是“九省通衢”的交通要津。北宋余干进士都颉所著《七谈》云:“天连百越,地接三吴。山浮婺女之光,水润彭泽之迹。”特别是隋唐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日益发达,鄱阳湖因水深湖阔、吞吐量大,成为沟通汉水—长江—大运河的中枢,呈现“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千百年来,在鄱阳湖的悠悠水道上,赣鄱人民创造了绵延不断的文明和繁荣。到了近代,鄱阳湖流域内港轮船航运业兴起,很多港口、城镇迅速崛起,在中国水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世纪以来,随着鄱阳湖公路大桥与铁路特大桥的建成运营,天堑变通途,不仅结束“一叶篷舟渡湖口”的历史,而且使鄱阳湖区域融入了整个长江沿岸的运输体系,呈现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达顺畅的全新景象。

  (二)源远流长的人文大湖

  鄱阳湖是哺育赣鄱文化的摇篮,赣鄱儿女世世代代傍水依山,吐纳往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鄱阳湖区域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纵观历史,鄱阳湖一带,无一不是势重东南、争战不休之地。早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就命屠睢率大军出彭蠡,溯赣江,过大庾,南征百越;百年后,汉武帝令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横浦”,平定南越;东汉建安年间,东吴大将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挥师西上破操于赤壁;南朝“一代英主”陈霸先亦起家鄱阳湖,以定天下;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口大败陈友谅。近代以来,鄱阳湖一带的战事更加激烈和频繁。清咸丰年间,石达开在鄱阳湖与湘军激战数年之久;1913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解放战争期间,鄱阳湖更是大军南渡的西端,长江鄱湖之上,一时风高浪急,船桅如林。鄱阳湖一带的战争文化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壮观,影响之深远,乃国内罕见,至今仍保存了不少兵营、要塞、堡垒等战争印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也多次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鄱阳湖——这片古老而年轻的水域,在中国政治史、军事史上屡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鄱阳湖区域自古是崇儒尚学的重要教育基地。早在汉代,南昌人程曾博通五经,吸引了“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常居门下”,南昌成为儒家经学的一个重镇。两晋时期,地方官学尚属稀有,而鄱阳、豫章两地却“崇学敦教”,学校独盛。唐宋时期,江西普遍兴办书院,率先形成“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的风尚。创建于公元940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主持书院,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成为几百年“讲学式”书院的楷模。位于铅山县的鹅湖书院,自东晋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更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

  鄱阳湖区域是宗教文化的源流之地。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经鄱阳湖溯信江至龙虎山,结庐炼丹。自张道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时1900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教派,龙虎山也由此被尊为“道教祖庭”。此外,东晋的葛玄、葛洪在三清山“开山结室,凿井炼丹”,仙道辈出,步虚之音飘渺不绝,三清山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创建于公元391年的庐山东林寺,因佛教领袖慧远率众多高僧名士在这里结社念佛,共期西方,故有“佛国净土”之美誉。唐宋之后,佛教禅宗的“五家七宗”,亦与鄱阳湖有着密切的关系。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前后,四川僧人马祖道一率徒至钟陵(今南昌)开元寺,创立了洪州禅,其“触类是道而任心”、“平常心是道”的修行宗趣,成为禅宗五家的要义。明清以后,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相继在鄱阳湖流域传教布道。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鄱阳湖区域已形成“一湖兼五教”的独特文化景观。

  鄱阳湖区域是陶瓷文化的滥觞之地。景德镇古称“新平镇”,“新平制陶,始于汉世”,千年不断的窑火,锻造了其“世界瓷都”的盛名。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宋真宗诏命景德镇烧制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元初始立官窑,明清时期蜚声海内外。“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它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景德镇瓷器“集全国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开创了中国海上陶瓷的“丝绸之路”,世界各大博物馆以收藏景德镇官窑瓷器为荣。

  鄱阳湖区域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源之地。最早寄情吟唱于山水田园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归居,在鄱阳湖畔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下了大量清新质朴的山水田园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是诗人心灵律动与自然生息的谐调,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生态精神。

  鄱阳湖流域是民俗文化的繁盛之地。戏曲有湖口青阳腔、上饶弋阳腔、南昌采茶戏、广昌海盐腔、婺源徽剧、永修野戏等;傩俗有彭泽“赶野猫”和“板龙”、德安“潘太公游春”、武宁和彭泽傩舞等;民间音乐有九江秧号、吴城排工号子、余干莲花落;传统技艺有景德镇手工制瓷和传统瓷业营造、南昌瓷板画、九江桂花茶饼制作、婺源徽州三雕、歙砚金星砚罗纹砚制作、文港制笔、铅山连史纸、湖口草龙、瑞昌竹编、修水全丰花灯……真可谓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湖区最具特色的还属渔俗文化。“进九鱼封口,惊蛰鱼开舌”、“水涨三尺,鱼涨三丈”等谚语,充分体现了鄱阳湖人民丰厚的捕鱼经验。食鱼风俗也各具异趣。比如,南湖吃鱼不打鳞、北湖湖水煮湖鱼等。此外,渔歌彩灯也是湖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景观,内容多样,四季不绝,真可谓是“渔家笑唱丰收乐,歌声满月鱼满舱”。

  鄱阳湖历史深厚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其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浸润在湖区人民的血液中,涌现出像徐稚、陶渊明、王安石、黄庭坚、晏殊、朱熹、陆九渊、姜夔、谢枋得、汤显祖、朱耷、陈三立、陈寅恪等卓荦之士,为华夏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吸引了司马迁、王勃、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宿学名儒留恋驻足,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翰墨诗赋。历代名人的聚集、各种文化的交融,使鄱阳湖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三)绚丽多姿的风景大湖

  鄱阳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明代江西状元曾棨舟过彭蠡湖时吟道:“西江众流汇彭蠡,一色弥漫天接水。”泛舟湖上,奇峰秀岭,烟霏空翠,疏林远树,排沓而来,使人目不暇接。

  鄱阳湖水草丰茂,珍禽翔集,芳草连天,芦花飞舞,“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美轮美奂,令人流连忘返。

  雄峙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庐山雄奇险峻的胜境,历代文人不惜翰墨,留下无数佳作名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奇特瑰丽的想象而成为千古绝唱;赵孟頫的《水帘泉》“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描写了瀑布雄伟的气势和空灵幽渺的月夜之景。湖口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的南山,星子的落星墩、火焰山,形貌各异,或似倒扣的石钟,或如浮动的鞋子,或若半隐半现的海市蜃楼,“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争奇斗妍,闻名遐迩。

  鄱阳湖区域名山荟萃,胜水齐集。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天然盆景”龟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江南名楼滕王阁,“天上云居、梦幻西海”云居山—柘林湖,“瓷画山水”瑶里,“天然氧吧”三爪仑,“人间净土、觉者天堂”资溪大觉山,“龙蟠福地”灵山……这些特色各异、绚丽多姿的自然人文景观,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四)天人合一的生命大湖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洪水时节,水位高涨,湖面宽阔;枯水时节,水落滩出,湖水似槽。“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地理特征,使鄱阳湖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竞长,和谐栖息,是一个万类向往的绿色家园。

  鄱阳湖的动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多样。以菊科、禾本科、莎草科为主,形成了大片草丛沼泽和浅水植物湿地;有底栖动物106种,它们是鱼类和鸟类的天然食物,也是水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生物。此外,还有龙骨蛏蚌属濒危物种;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鱼类种数的46.7%,其中,白鲟和中华鲟属国家I级保护鱼类。鄱阳湖是全球白鹤、东方白鹳主要越冬地和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冬季,北大荒的大雁、西伯利亚的天鹅、全世界98%的白鹤翩然而至,“飞时遮尽云与月,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已知鸟类310种,其中有13种为世界濒危鸟类,54种属国家保护鸟类,被称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

  (五)和谐发展的经济大湖

  鄱阳湖平原,广袤宽阔,良田平畴,阡陌交错,饱汲天地之精华,自古就是一个土沃水丰、资源丰富的富庶之区。“春季千顷油菜分外黄,夏季万亩荷花吐幽香,秋季处处稻谷闪金光,冬季轻舟湖面捕鱼忙”,勤劳的赣鄱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和渔乡文化。

  鄱阳湖“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有着极为悠久的渔业历史,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长期以来,人们撒网捕鱼以湖为母、筑屋湖滨以湖为家、退田还湖以湖为友、养鱼淘沙以湖为师,形成了开湖、禁湖、祭湖等习俗。“三月雨多风满天,湖中水多难合船,大鱼跳浪如白雪”,形象描绘了鄱阳湖的捕鱼景象。

  鄱阳湖平原孕育了最早的农耕文明,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万年仙人洞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彭泽、湖口的棉花,修水的蚕桑,星子的花卉,瑞昌的苎麻,鄱阳的芝麻,余干的辣椒,万年的贡米,武宁的绿色蔬菜……,均是享誉全国的优质农产品。

阅读 184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