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响‘建设森林宜春,打造宜居城市’口号”,这是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去年11月8日向全市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令,号召540万宜春人民齐心协力,迅速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会战。与此同时,该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森林宜春”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确定把“森林宜春”建设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纳入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绿化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短短几个月,宜春整个城区内,道路两旁、社区内外,绿意涌动,造“色”增“彩”,植树造林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创建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正在全市形成。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资金15.6亿元用于“创森”工程,已完成造林78.19万亩,是近10年来全市人工造林数最多的一年;完成了高速公路228.8公里高标准绿化,已成为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41%、39.16%和13.52平方米,“创森”工程首战告捷。
今年4月9日,宜春正式授牌为“中国宜居城市”。在此之前,该市已获得“全国绿化城市”、“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称号。绿色生态是宜春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后劲。宜春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优越,全市有林地面积122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335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4亿株,森林覆盖率53%,森林效益明显提升,宜春打造森林城市正当时。
该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城市绿色文化、提高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裁体,坚持不移地推进造林绿化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从今年起,通过“创森”活动,力争到2015年,林木覆盖面积达16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增长1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1亿株,增长1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林分亩平蓄积达到5.3立方米;建设生态公益林685万亩;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省级森林公园;林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率为30%:55%:15%;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森林功能更加完备,绿化网络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春中心城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各县市城区逐步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城市。
重点林业工程引领“创森”建设,到2015年,全面绿化美化境内交通要道,高标准构建绿色通道生态网络,做到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色、冬有绿;建成80万亩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建设157个“绿色集镇”、1000个“绿色示范村”,达到村前绿色网、进村林荫路、环村生态林、村中花果园要求;建成高产油茶基地100万亩,亩产油脂达到30公斤以上;改造80万亩毛竹产低林,使毛竹丰产林基地面积达到180万亩,发展9个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8个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带动毛竹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工业原料林40万亩、珍贵用材林10万亩、果木药材经济林50万亩和万亩花卉苗木基地。
谢亦森说,“创建森林宜春,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是宜春确立的城市发展定位。宜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任务艰巨,但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