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宜春赶超发展

媒体: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2/22 8:29:06
宜春的天空

正在建设中的宜春明月山机场将于2011年8月通航

宜春的明月山

宜春的八景之一—钓台烟雨

  宜春主动融入生态经济区“同唱一首歌”

  为了保护“一湖清水”,宜春市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成全市赶超发展的一个新支点,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谋篇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和环境优势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中更加彰显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的西北部,现辖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人,境内赣江、锦江、抚河、潦河等水系都流入鄱阳湖,鄱阳湖水系占全市流域面积的98.4%,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具有较为优越的生态经济发展条件。主要表现在:

  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3.4%,毛竹蓄积量3.5亿根,活立木3500万立方米,是全省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毛竹产区。已探明水力资源6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38万千瓦;矿产达56种,其中钽铌储量占全国的44.3%,锂矿石储量占全国36%,硅灰石储量约占全国的1/4,原煤、岩盐、石灰石储量列江西第一。

  生态环境优越。宜春市是全国首批生态试点市之一,全市共有名山名胜5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和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的大气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宜春中心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郊的温汤温泉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常年水温在72℃以上,是疗养、度假的胜地。

  农业优势明显。宜春市属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和优质苎麻生产基地,以占全省11%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6左右的粮、棉、油、猪和水产,农业生产占据全省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市初步形成了油茶、竹木、家禽、中药材、肉牛、生猪、果业、苎麻、有机及富硒农业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在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中加快转变

  围绕和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宜春市进一步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强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调节杠杆,进一步加大了对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特别是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按照布局集中、开发有序、要素集约、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聚,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比重为22:52:26;财政总收入实现64.9亿元,增长2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突破10%;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3亿元,增长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亿元,增长23.4%;外贸出口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增长10.6%。

  优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全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行扶优扶强策略,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建材、机械、食品、医药和电力能源五大支柱产业和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两大后续产业,五大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区域板块经济粗具规模。把产业基地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特色、壮规模、促集群,全市基本形成了袁州医药、丰城循环经济、樟树盐化工、高安建筑陶瓷、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上高鞋业、奉新纺织、宜春机电等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在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接中更显活力

  主动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纵深推进了强攻工业、扩张城市、升温旅游“三大战役”,全面启动了“中国宜居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丰城、樟树、高安三市繁荣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并加快融入环鄱阳湖城市群;努力建设320国道经济走廊和山区特色经济走廊,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实施林业“一大四小”和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加大小流域和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10万公顷防护林、4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治理水土流失1000平方公里。认真落实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遗迹的各项保护措施,努力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推进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确保2010年各县市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营。继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保护饮用水源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强化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监管,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化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减排项目和数据库档案,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督促企业围绕降低重点产品能耗开展工作,逐步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

  严格项目准入管理。从源头上把关,抓好新上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凡是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并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坚决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确保在“十一五”末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0%,县市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达到Ⅱ类以上水质标准。

江西联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落户全国首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

山水相拥“美宜春”

2009“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现场

  全省一流、全国具有影响的医药园

  “宜居宜春”踩准策应发展兴奋点

  在人们的心目中,宜春城市的发展与众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

  一局好棋:城建攻坚战,空前的热潮,呈现不一样的驱动力与爆发力;生态如画:绿在扩展,美在延伸,鸟语花香,洁净清爽,不一样的吸引力和含金量;绿拥楼群:“13579”工程,绿风涌动宜居潮,不一样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宜春城市发展的神来之笔,亮点频频:路通、楼高、绿多、花艳、人笑,宜春市民越来越感受到——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这是宜春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宜居城市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局好棋不一样的驱动力和爆发力

  走进宜春城,顿觉“人在画中游”。这美,犹如一局匠心独运的棋、一轴清新扑面的画。这美,来自宜春人的精心打造。

  这几年宜春城市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孩子长大,衣服太小”,迫切需要城市扩张。市委、市政府正是瞄准这一趋势,拼命地做基础、造环境,为宜春城市功能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口扩了1倍,城区面积扩了6倍多,一条横切的朝阳路,一条纵向的高士北路,滨江公园、新城核心区路网、市民公园、外环北路和宜阳大道拓宽改造,宜阳大桥立交互通等几十条重井字道路纵横交错,这一下子使城市的棋子活了起来,新区与老城遥相呼应,城市与园林融为一体,一个幽静与繁华共存、传统与现代互动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今天的宜春人,可以骄傲地站在迎宾公园,向远道而来的客人递上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

  人们每每谈及于此,无不从心底称赞宜春市委、市政府班子领导的超常胆识和果断决策:为了主动融入、迅速跟进、全面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宜春市广大干部打响了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攻坚战。

  下这局棋的钱从何来?从思路中来,从市场中来。市里本着“不增加百姓一分钱负担”的原则,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用活储备土地的办法,多渠道、多方式融汇建设资金、借助社会资金、银行资金赢得城市建设投资大、项目多、进展快三个特点。仅今年以来,就有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40亿元。基础设施方面:核心区道路实现全面贯通;高士北路延伸、袁山大桥、城市防洪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外环北路、机场路B线已开工建设;明月立交桥、宜春南路贯通工程、环城西路改造、芦洲大道南延等工程正在启动。核心区工程方面:宜阳大厦、市政大楼内、外装修已完工;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主体完成80%,室内装饰已进场施工;人民公园亮化景观工程接近完工;市地税大楼等7栋办公大楼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全部动工建设。

  这局棋,提升了宜春的知名度,美化了宜春的形象。如今,漫步在城区街头,顿觉气象万千:洁净的街道,别致的街灯,市民推窗见绿,出门游园,一步一景。新建的一个个小区绿地成片,建筑特色与自然情调相映成趣,人们身居城市而享受山林之乐。站在袁山公园高处俯瞰宜春,一幅“竞秀争容美景来”的壮丽画卷浑然天成,尽收眼底。

  生态如画不一样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欢乐满宜春。一年一度的“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八方宾朋汇聚,宜春城万人空巷,灯火璀璨,激情飞扬!鼓楼路、朝阳路、中山路、袁山大道、体育中心……祥龙跨越,人头攒动,宜春城成了欢乐的海洋、祥和的胜地。上海客商余宝珍称赞说:“宜春美呀!不一样的吸引力。”

  全面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宜春致力打造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这三大环境遵循并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显示出人性和大气。随着水运码头、杭州至长沙高速客运铁路、明月山机场、沪昆高速、武吉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宜春打造了一个对外开放的通道,铺就了融入沿海,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跑道。

  “不与人家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宜春以全新的理念打造城市环境,买地让地造绿。在特色、内涵、品位上做足文章。原市政府老院子处于黄金地段,市政府搬迁后,有开发商欲出资7500万元购买。市里财政紧张,却从造绿于城、造福于民的角度考虑,婉拒外商,准备投资500万元在该地建公园。位于秀江的状元洲,曾被一外商以400万元的价格买走搞房地产开发,因多种原因开发计划未实行。市领导5次下浙江与该买主商讨,要还绿以民,终于做通了老板的工作,花600万元买回状元洲建公园。

  买地让地造绿,宜春宜栖宜居。该市区原来只有一个公园,现在发展到8个公园、37个游园、10个广场,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2平方米,绿地率为39.16%,均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宜居更宜创业”,到宜春来的人既能找到心灵的平静,又能感受到城市充满活力,投资、生态、人居三个环境俱佳。这种“宜居气质”,让宜春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这里集聚;6大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经济运行质态发生新变化,各类园区集聚了80%的各类资本和80%的经济总量,市民和外来投资者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提高,成为宜春前行的不竭动力。

  绿拥楼群不一样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家住秀江御景小区的张老太太告诉记者,20年来她跟随丈夫走南闯北,住过八九座地市。最后选择在宜春养老享福。她说这里天蓝水碧,满城绿浪拥群楼,干净清爽,出入方便。人与人相处融洽,互相关照。生活在这美好的生态园林家园是一种福气。

  傍晚沿着秀江河畔漫步,一路绿地,一路花坛,一路树荫,一路春意。变清的河水在缓缓流淌。叠叠细流,像在向凭栏赏景的人们诉说宜春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故事。

  “宜春要进一步打造森林宜春,在更深的内涵、更广的外沿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现了530万宜春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宜春又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创建国家宜居城市的号角,并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以此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三产发展,切实提升宜春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城区,“13579”绿色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碧水蓝天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纷纷上马,通过规划建绿、立体增绿、拆迁透绿、市场兴绿、文化活绿、高效管绿,已逐渐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科学、景观保护有力、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园林城市格局。而在城郊和广大的农村,一个打造3000多公里长的绿色长廊、53个示范绿色集镇、200个绿色村庄的绿色战役已经悄然打响……有力高效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决策部署。

  为实现这一目标,宜春市将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在巩固已获得全国绿色模范城市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做足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环境“文章”,全面建设森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在林中,将着力增添城市生机。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的目标,全市将大力推进“13579”绿色工程,并新建袁州新城公园、花卉园艺博览园、城北森林公园、渥江湿地公园、禅都文化博览园、秀水湾游乐园6个公园,提升城市“绿肺”功能。

  ——水在城中,将着力增添城市灵气。通过保护改造现有水域,加强对现有的秀江、清沥江、新坊河、南庙河等河道的综合治理和美化力度,并在中心城区新建东湖、徐田湖、西湖、北湖、月亮湖、南湖6座湖泊,以增强城市的“绿肾”功能。

  ——人在景中,将着力增添城市魅力。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对机场路、经发大道、北外环路、芦洲大道、宜阳东路5条主干道在道路主体绿化的基础上,道路红线以外每边扩展10米~30米,种植乔灌木,形成森林廊道;对现有的明月北路、高士北路等主干道绿化进行提质改造,形成一街一景的城市道路景观特色;在人行道上增植行道树,形成完善的城市林荫道路系统。

  目前,宜春已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统一领导,协调督察;将建设任务按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进行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对在建设森林宜春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领导不力造成工作没有完成的要挪位子甚至就地免职。

宜春经济开发区

蓬勃兴起的宜阳新区

  产业转型改变发展路径

  ——宜春项目建设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侧记

  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构建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转变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宜春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按照布局集中、开发有序、要素集约、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聚,宜春已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科学的发展战略,带来的是优质区域板块的形成。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机电、医药、盐化工、煤电循环经济、精品陶瓷、硬质合金、纺织、建筑陶瓷、鞋革、竹加工等“十大产业基地”,以及市本级锂电、建材、服务业、油茶等“六大重点产业”。

  ——11月9日,全国首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宜春市开园。该基地规划占地面积为20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包括锂电技术研发及检测中心、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区、锂电池隔膜生产区、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区、锂电池生产区、锂电池动力车生产区、太阳能灯具生产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目前,基地已引进锂电及锂电相关企业15家,合同资金达100.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有5家。国内最大的锂电新能源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也被宜春这个强有力的“磁场”所深深吸引,先后三次到宜春进行考察洽谈,并向宜春提交了投资计划书,意向投资高达70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是宜春市发展“绿色”工业、也是江西着力打造的第四个超千亿元产业。

  ——丰城市循环经济产业风生水起,充分利用煤、电、汽及其产业链延伸、附产品循环利用的综合优势,按照“煤—电—建”、“煤—气—电”、“煤—焦—化”、“农业—电—食品加工”等循环模式,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瞄准全国再生金属和精品陶瓷等行业领先性、带动性强的品牌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品位高、投资强度大的再生金属重大项目,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就有四川凯迈、湖北金洋等4家企业进驻,总投资达12亿元。

  ——樟树市的盐化工基地,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基地已引进12家盐化工企业,总投资达83.5亿元。该市对引进的盐化项目设立环保准入门槛,并实现废气、废物、能源和水的多级循环利用,形成了工业生态链网。据了解,到“十一五”末,该市将形成氯碱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四大板块和氯碱产品链等三条产业链,形成销售收入200亿元和利税25亿元的规模。

  ——高安市依托“建筑陶瓷之乡”的传统优势,引来新明珠、新中源、英皇卫浴洁具等一大批国内建陶“大鳄”前来落户,在高安构建了“国家陶瓷产业基地”。在新明珠,记者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大烟囱,也不见废水往厂外排放。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窑炉和12个总容量2万多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有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喷雾干燥塔烟气处理装置”,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喷雾干燥塔烟气处理技术,企业生产中的废水经过处理进入车间循环利用,沉淀物又成为建陶生产的原料。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使高安建筑基地成为“生态环保型基地”。

  ——奉新县5年时间引进了12家上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总投资达15亿元;形成了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该县已获得“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上高以台湾宝成国际集团和匹克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引领鞋革产业的发展。该基地引进鞋革生产线35条,鞋革配套生产企业30多家,年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正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鞋革城。

  ……

  目前,宜春除了高安市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奉新县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外,还有宜春市经济开发区的机电产业基地、袁州区的医药产业基地、靖安县的硬质合金产业基地、宜丰、奉新县的竹木加工产业基地等一批省级产业基地。丰城市江西龙津湖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高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江西省樟树市福城医药园现代生产性服务基地和宜春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基地相继被批准为省级服务业基地。

  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关联度高、产业聚集度强的龙头企业欣然进区,带动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极大地推动宜春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转变经济结构的同时,宜春市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对接。全力推进市、县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污水处理管网在年底前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随着宜春明月山机场、南昌—铜鼓高速公路、向(塘)蒲(田)铁路、沪昆铁路杭长客运专线以及37个国、省道改造项目的相继实施,宜春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快速便捷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阅读 10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