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序
春华秋实,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秋韵人的第一本文艺习作《秋之韵》终于面世了,可喜可贺!
秋之韵,一个秋字含三层意思:一是2019年金秋十月是共和国70华诞,意义非凡;二是秋季果香十里,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之韵》是我们收获的硕果;三是秋字隐喻了秋韵这个团队,韵是一种美妙的声音。所以,《秋之韵》就是在一个特殊的季节里表达了秋韵人热爱祖国,歌唱祖国的动听心声。
《秋之韵》是秋韵艺术团申报“庆祝建国70周年文学艺术大赛”项目的结果,是秋韵人献给共和国70华诞和秋韵艺术团建团10周年的一份大礼。
我们这一代人是吸吮着共和国的乳汁,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果要问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那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说:70年我们没有经受战争的摧残,70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战乱,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这绝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最伟大的奇迹!因为从1840年到1949年间,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饱经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与奴役,战乱从没停止过。无休止的割地赔款,残酷的战争,劳苦大众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此,多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洪秀全到康有为到孙中山,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但都没有成功,唯独中国共产党人能把“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荡涤了神州大地的一切污垢,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不仅再没有战争的伤痛,而且我们这一代人亲睹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这个发生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巨变,不仅世人瞩目,甚至连反对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值此共和国70华诞的历史时刻,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的千言万语浓缩成两个字:“感恩”!我们将永远铭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和平、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
《秋之韵》是秋韵人尝试文艺创作的百花园,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摄影、书法等各种形式,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在这个百花园中,既有牡丹,也有小草。但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秋韵文学社人辛勤劳作的结晶,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倍加珍视。在这个百花园,我们期待百花齐放,不论水平高低,不论年龄大小 ,不论形式如何,只要热爱这个园地,能在这个园地辛勤耕作,你就会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 ,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秋韵文学社。
在中老年人中开展一些简单的文艺创作活动,是一件大好事,其利多多。第一这是一项高雅活动,让老年人勤学习、常练笔、多思考、能预防老年痴呆。第二这是一个以文会友的好平台,促使大家多交流,多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其乐融融。第三这也是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不管是宝刀未老还是初露锋芒,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文采,也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第四切实可行,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使我们的百花园充满生机。其文艺创作和交流活动,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可以独行其道,大放异彩。故此,期盼更多的老年朋友加入秋韵文学社,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众人拾柴火焰高,《秋之韵》的面世,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及丽江居委会的领导们和微创投活动负责人及有关爱心人士对我们开展文学艺术创作大赛的支持和帮助,感谢秋韵文学社的同仁们的辛勤笔耕而奉献的精品力作,感谢秋韵文学社社长夏国初老师在收集、整理、校对稿件时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感谢讲师团蔡亲福、夏国初、唐兆玉、李朝阳、齐景等老师为普及社区居民文学艺术知识,而进行的一堂堂令人耳目一新、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感谢秋韵文学社副社长周仲贤、李朝阳、王正权、单春云老师在《秋之韵》的编辑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财务总监李志斌老师为《秋之韵》奔波忙碌,感谢远方的文友热情洋溢的贺诗!总之一句话,《秋之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我再次对为《秋之韵》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作者简介
周晓松 ,女, 籍贯湖南邵阳市。 大学本科学历,教师、副高职称,中共党员。曾在湖南娄底市教书,1998年调来广州市教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余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从小爱好文学,中学时期曾在《涟源文艺》上表《钢花飞溅美如画——记涟钢二号高炉上料工王喜才》、《静谧的夜晚》等文章。上山下乡期间,曾在《资江文艺》上发表小小说《爱农》、《二婶》等。参加教育工作后,曾多次在《湘中教研》、《湖南教研》、《广州教研》《全国中小学教研报》等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并多次有论文获奖,曾获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2012年从广州市海珠区教育战线退休,定居广州,现任广州市海龙湾秋韵艺术团团长、全球旗袍春晚广州市组委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