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乐平市市长张良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喜讯犹在耳边,令人瞩目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又隆重召开。瓷都人民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发展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日前,记者就如何对接“环鄱”战略和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专访了乐平市市长张良华。
记者:您如何看待鄱阳湖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张良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乎环鄱阳湖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乎我国东南腹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改善。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8个县(市、区)之一和全省十强县(市)之一的乐平,应该有更多机遇和更大的作为。
记者:乐平对接“环鄱”战略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张良华:首先,乐平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乐平境内植被丰富,林业发达,山林面积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9%。近年来,我市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先后启动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乐安河疏浚和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改造、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新建了一批城市生态公园,-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存质量。其次,乐平通过近年来的加速建设,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产业特色更加明晰、发展后劲更加强势,也使得乐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脉优势愈来愈明显。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提高全国对乐平的关注度,有利于发挥乐平的优势和特色,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使乐平真正走上中部崛起的快车道。
记者:乐平对接“环鄱”战略有何措施?
张良华: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为了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市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把产业发展重点转向机械制造、建材陶瓷、矿产业、蔬菜及食品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加强工业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监控。重点抓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运营,从源头治理污染。同时加大对老污染企业的治理及改造。继续实施乡镇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彻底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同时加强乱采滥挖治理。加大对非法采煤、河道采砂等打击力度,防止资源流失和环境破坏。三是治理水环境。抓好以乐安河为主的河流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抓好河道疏浚,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另一方面,争取新建两个年吞吐量120万吨的码头,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和二期工程建设,抓好投资4亿元、惠及城乡30万人饮水安全的共库引水工程。四是搞好绿化建设。通过绿化建设来提高林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分量,提高我市林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率。以项目带动公司造林为依托,全面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同时,加快城市生态公园、休闲公园和野生森林公园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6%。
记者:乐平去年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今年有何发展思路和打算?
张良华:今年我们将以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咬定项目抓手,全力引项目、积极争项目、快速建项目,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难题和项目建设资金、用地紧缺难题。扎实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做强“四大产业”。依托东风药业和天新药业,做强医药化工产业,力争把乐平打造成江南最大的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和化学药出口基地。依托为民机械厂改制引企、退城进园,做强机械制造产业。依托锦溪水泥、乐平矿务局和金大矿业,做强矿业能源产业。依托江西中远和蔬菜基地,做强蔬菜及食品加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