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核心城市,南昌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南昌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潘 强 通讯员 陈 洁
依西山、临鄱湖,风光旖旎的江西南昌市,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城市绿化覆盖率42%,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被誉为南方的“绿色明珠”。南昌市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国家开展的低碳城市试点密不可分。
政府倡导低碳生活
随着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深入,南昌市不仅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低碳生活已成为民众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众的低碳生活理念离不开政府的率先垂范。南昌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倡导民众的低碳生活理念,南昌市成立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低碳试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根据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要求,南昌市先后出台《南昌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南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南昌市绿色建筑发展中长期规划》、《南昌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低碳发展的文件。同时,南昌市与奥地利国家科学院联合编制了《南昌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发布实施。该规划用欧洲先进的低碳理念,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格局、交通体系、产业选择及布局、能源结构、政策支撑体系进行全方位规划,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民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打造鄱阳一湖清水
谈起水都南昌,柳华如数家珍:“南昌市拥有森林、清水、湿地等三大丰富的核心低碳资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水域面积达到29%,湿地面积达到55%,水环境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核心城市,南昌摒弃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老路,坚决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为“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作出贡献。坚持不懈地推进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计划,推进重金属、空气、水环境、噪音污染等专项环保整治行动。继续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着力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
为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南昌市开展《“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青山湖、艾溪湖等城市内湖周边设置绿道,通过水系串接环通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围绕“水景南昌”建设,对瑶湖、前湖、象湖、梅湖、青山湖、艾溪湖、天香园周边划定限制建设区和协调建设区,限建区内不允许建设公共服务及市政建筑。同时,开放沿水岸线,塑造体现南昌水城特色形象的公共水空间。明确提出示范区域“十年不开发”,极大保护了南昌可持续发展的后花园。将南昌高新区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品牌进行重点塑造,在区内高起点规划建设占地2500亩的艾溪湖湿地公园,启动18平方公里的瑶湖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出森林、清水、湿地等三大核心低碳资源。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
柳华介绍说,南昌市注重把低碳发展与市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免费公共自行车就是这种出行方式的集中体现。
南昌市在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南昌县实行自行车免费租赁,投放免费公共自行车近9000辆、建成便民服务站点112个,日节省燃油8000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余吨。其中,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南昌县在全国首开县级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先河。目前,南昌市正在规划建设智能交通出行信息共享平台,为市民提供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的最佳出行方案和路径引导、购票、换乘、实时路况等出行信息服务。
“新城区,新生活,就是不一样”,这是南昌新城区红谷滩市民们最爱说的一句话。为改善民生,体现这种不一样,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率先启动“免费 诚信”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迅速引起轰动,引来南昌市民的热捧。随后,南昌县“千辆自行车进昌南”活动在县文化中心广场正式启动,此次千辆公共自行车以免费限时租赁的方式在南昌县亮相,首开县级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先河。
南昌自行车公共服务社会化模式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反映了政府的创新能力。这种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落地生根。今年,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再投入800多万元,对67个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进行智能化升级。服务站点的智能化升级极大方便了市民的使用。如今,南昌市民在红谷滩新区租用公共自行车可全天24小时智能刷卡进行,保证市民低碳、绿色出行。
为把这种低碳、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在全省推广,南昌市在八一广场隆重举办千辆自行车绿色骑行活动。江西省省长、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吴新雄启动倒计时仪式,1200名自行车爱好者分6个方阵进行绿色骑行,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城运”和“低碳环保”的理念。
如今,公共自行车项目作为南昌的低碳名片产生极大影响。时下,低碳生活悄然融入并改变着南昌人的交通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空明澄澈、水天一色的水都南昌承载着人们对碧水、蓝天的美好追求。“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昌的低碳名片应是这汪清水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