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倾力建设绿色生态城
抚州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城,书写着城市化进程的新篇章。
2006年初,抚州主攻城区建设的号角吹响,时至今日,汤显祖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梦湖、烟波湖、汝水森林公园等相继竣工的33个项目已展“芳姿”;温泉旅游度假区、文昌里、拟岘台、钟岭森林公园等13个项目也已“显山露水”。如今的抚州,中心城区绿地覆盖和水面面积已占城区总面积的50%以上,呈现出一城人家半城碧的美景。
文化立城,人文绿色相辉映
抚州是“临川文化”的生成地。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曾孕育出晏殊、王安石、曾巩、陆象山、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也因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赣东明珠”。
发挥生态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把抚州建设成为南昌和闽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按照这个定位,抚州在勾画“十一五”城市建设蓝图中,以人文绿色为主题,在“一城四区”的城市布局中,推出了一批关注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
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在绿的底色中生成。抚州在诸多新建项目中,见缝插绿、留地建绿,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5%以上。投资2亿多元的文化园,与行政中心院落和迎宾大道绿化花木相连,其园林绿地、广场树木,错落有致,清新秀美。这是一组包括汤显祖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的宏大建筑,集中展示着抚州的名人文化、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之精华。富丽堂皇的汤显祖大剧院已成为“才子之乡”的文化殿堂。9月底,大剧院将迎来由著名作家白先勇编排、苏州昆剧院排演的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青春版的演出。
在城市建设中,该市不仅融入了30多个“临川文化”元素,也展示出现代抚州的新气象。拥有“一场三馆”的体育中心,已一展英姿;有“才子摇篮”之称的临川一中和二中新校区也基本建成。拟岘台、文昌里、沿河堤岸形态各异的亭阁等一批具有现代园林风格和文化气息的建设项目相继落成和开工建设,展示着抚州对外开放的时代风采。
治水秀城,万亩湖面蓄碧波
治水秀城工程,让抚州城区浸染于西湖、梦湖、烟波湖等1.2万余亩碧波之中。
抚州历史上有“五峰镇城,二水绕廓,一溪连湖”之境态,抚河、临水、凤岗河形成三面环水之势。然而,由于多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其中凤岗河已成季节河,旱时无水可取,涝时一片汪洋。
两年多来,抚州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载体,进行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在抚河上游修筑傅家堤防洪工程、建设抚河大道亲水“外滩”景观。下游筑橡胶坝,形成城区段十里万亩烟波湖面;改造疏浚凤岗河段,形成涟漪点点的玉带,并在下游挖筑梦湖,形成2100亩水面;建设抚河廖坊灌区引水工程,使城区和50万亩农田有了源头活水。同时,多措并举整治水环境,关停并转沿河污染企业,建立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拆除排污口,建成日处理污水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抚河、临水水质长年保持在二类水以上。
曾经污染得连鱼都养不活的西湖,引来活水后,实现了“华丽转身”,并多次发现“水中国宝”桃花水母。
在城区环河、湖岸,绿色如飘带缠绕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在4345米长的凤岗河改造段,其原生态河岸点缀着缓坡草坪、小桥宽道,植有银杏、香樟、桂花、紫薇等上百种珍稀树木,乔木、竹类、花灌木、地被灌木达120多万株;在凤岗河尾的梦湖,雕塑园、百树园、百竹园、湖中小岛屿等种植了各类植物花木649种259万株。抚河大道外滩等处,种植花木均以数百万计。
地处城东南的汝水森林公园,充分利用其次生林态,形成湿地与水面、珍稀树木园、健身游乐园、林业博物馆,已成为名贵树木簇拥、飞鸟云集之地。已经开工建设的钟岭万亩森林公园和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园林,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面;原有的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中洲公园等,也将提升绿地保护的层次与水平。
两年多来,抚州先后完成56条、总长29.36公里的道路改造,搞好地下管网、下水道和坑洼地面建设,实行绿化、亮化和美化。目前抚州城区内绿地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34.43%和36.5%,人均公共绿地达10.373平方米,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抚州这个山环水绕的绿色生态城,正在成为南昌和闽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黄晓波 夏 俊 本报记者 陈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