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赖风声——浔阳楼抒怀

媒体:鸭绿江  作者:赖风声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22/9/8 15:40:03

浔阳楼抒怀①(散文)

赖风声

陶彭泽、李诗仙、白司马,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远去;古城、古楼、传说,却在创造者手中与日俱新。九江,这座“左匡庐,右江湖,士高气清,富有佳境”的美丽古城,在修复了烟水亭、能人寺、浪井、天花宫等古迹之后,又推出一处新景——浔阳楼。

在市中心的烟水亭处登上五路公共汽车②,行过四个站台,浔阳楼便扑面而来。她飞檐画栋,古朴典雅,带着历史的烟云,临江耸立,向着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

步入大厅,但见彩绘瓷板组成的壁画将一段历史演绎得栩栩如生。“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历史上的浔阳楼,犹如武昌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她给世人留下过深刻印象,成为当时江州城的标志。多少游人墨客,或为她神魂牵绕,或为她驻足盘桓,或为她泼墨抒怀。清廉刚直的韦应物一到江州上任,便登斯楼。当看见“悬槛飘零雨,危堞浸江流”的破败楼景,触动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心和对世事的伤感、忧郁之情。刚直不阿的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也登斯楼,他面对“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的胜景忘却了“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自律,勾起了“兼济天下”的思想,发出来“俯仰愧江山”的感叹。就连山东那个官场小吏宋江也与浔阳楼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反诗,一场官司,引来梁山好汉,闹出一场法场行动,流传千古,供人思索。过去看《水浒》,总把这段绘声绘色的文字看作是作者的杜撰,对其真实性将信将疑。可眼下,成群结队的中外游客对好汉顶礼膜拜,没有谁会认为这历史是杜撰的。我也受到感染,开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了,渐渐地,我的心也被那悲壮的历史带入一种神悟世界。啊,浔阳楼是真的,宋江题诗梁山聚义是真的,农民起义人民造反是真的,非此,历史怎么会有今天?我相信,这种感受非我独存而是游者皆有吧。否则,著名作家杜宣怎么会在此楼写出下面那样的楹联呢:

果有浔阳楼乎将宋江醉酒壁上题诗写得有声有色,

如无水浒传者则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就会无影无踪。

带着沉重的思绪,拾级登上临江的楼廊,那朱红的楼柱用他坚实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半空云中。极目远眺,只见楚天云浮,吴地烟飞,万里长江从西天漫卷而来,唱着粗犷的歌谣擦身而过,向着东边天际一泻而去。忽然,一阵劲风吹来,刚才还是温顺、平静、柔和的江水,刹那间,翻滚着无数的山丘,江水辉映着太阳,发出一片耀眼的金光。观此景,不能不令人想起李白当年在庐山写下的诗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时下正值汛期,涣涣江水,涌动着春潮。江面上,巨轮艘艘,江帆片片,汽笛夹着哨声,和着连绵不断的劳动号子,把个大江渲染得热闹非凡。不见了“渔父鸣榔”,不见了“钓翁击楫”,那“见底寒江”的凉意也不知哪里去了?正当我疑虑之际,导游小姐向我们描述了另一番江景。白露一过,长江进入枯水期,靠近岸边的浅底便会裸露出伤痕累累的细沙卵石,退到江中央的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不会冲动,不会咆哮,像一位温顺的老人,在北风的鼓捣下,彳亍前行。白司马也许是这种时节来的吧,故有“大江寒见底”之感。我感谢她的热心介绍,其说却不敢苟同。自然四季固然会给人暑热冬寒之感,难道人生四季不也是如此吗?物以己悲,经历过无数严寒袭击,目睹了无数人间悲剧,浸透了苍生百姓血泪的大江,在经历过沉浮跌宕人生的游人眼中,何时不是冬寒凄凄?

我倚着坚固的围栏,顺江望去,在数百米处,锁江楼宝塔映入眼帘。

这是一座古老而又神奇的宝塔。传说有年汉口发洪水,大雨下了七天七夜,把个汉口城冲松动了。有一条街被洪水卷起飞流直下,流到九江这个地方,眼看就要被冲垮了,托塔李天王不忍心街上的臣民落入江中,急忙丢下宝塔,锁住了这条漂流的街,保住了危在旦夕的灾民。此后,这条街渐渐繁衍出一座城,这城里的人把宝塔看成是自己的通灵宝玉,并在塔周围建楼房,取名锁江楼,供臣民初一十五来此祭祀。

九江是长江咽喉,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无数次惨遭屠城损毁,可锁江楼却一直傲然矗立,忠实地镇守江城。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侵华,军舰一驶进九江江面,就用炮火猛轰锁江楼,妄图拿下九江的图腾,从精神上击垮九江人民。可是,炮火过后,除掉了几块砖石,宝塔依旧屹立江畔,守卫江城父老,激励军民英勇抗战。

穿过塔影,横跨大江两岸的钢铁长龙——九江长江大桥历历在目。古塔、新桥在壮阔的江面上交相辉映,创作出一幅名为《古城新姿》的最佳艺术作品。

我们穿过古色古香的茶座,来到浔阳楼的南廊,放眼望去,九江城尽收眼底。近处的街道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芸芸众生的百态,馈赠你另一种风光;那鳞次栉比的新楼,夹杂着公园湖泊,伸向不尽的远方,在向人们展示古城旺盛的生命;那街角几处若隐若现的青砖黄瓦、雕龙画风的围栏,好像是在提醒观景者,请别忘记,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视线越过繁华的街市,便是倚天而立的匡庐山。这座举世闻名的奇山,曾引来多少古贤今人,留下无数名篇佳句。这座山还数次登上政治舞台,表演过震惊中外的历史大剧。无数慕名者,为结识庐山,一到九江便登上山顶,游花径、穿仙人洞,含鄱口抒怀,五老峰观日。当归期而至,忽然想起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很想跳到山外去见识一下庐山真面目。

如果你来到浔阳楼远眺,庐山给你的是另一番感受。那清新秀丽的名山,此刻,或像一堵陡立的高墙,巍巍地雄踞江南,有如一道屏障,隔开余外的尘埃;或像一位拔地而起的伟岸英雄,俊逸超拔,有如一位仁爱的兄长,伸开坚实的臂膀,护卫着周围明珠般的小妹。导游小姐又过来向我们这般推介:若是雨过天晴,她便近在咫尺,看得见悬崖与劲松,听得到松林涛声与瀑布喧哗,那一抹洗过的空气,让你心旷神怡;若是阴雨绵绵,她早早去到那遥远的世界,似有似无,凄迷朦胧,像要彻底逃离阴霾的世间;若有晨曦初露,又见她云蒸霞蔚,仙姿绰约,似藏有无数的灵魂,叫人扑朔迷离;若是皓月当空,山顶市镇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的群星混为一体,人家天上,天上人间,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走出浔阳楼,天色已近黄昏。回首那夕阳中的飞檐画栋,似有阵阵灵气在升腾。我注视着,思索着,忽然破译了一个秘密:难怪古贤今人爱登斯楼,因为这里青山不到,江水长流。

注 :① 本文发表在《鸭绿江》副刊上题目是《大江寒见底 匡山青倚天》,江西美术出版社《浔阳楼》一书刊用时也是《大江寒见底 匡山青倚天》做题目,1992年被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长江风光赏析辞典》选入时,题目为《浔阳楼》,抒怀二字为现加。

②本文成稿于1990年,当时九江的5路公交经过烟水亭,现已改道。

微信图片_20220908153257

赖风声,男,江西省武宁县人,九江师范毕业  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专科函授毕业。部队转业回九江市,在一家央企工作,历任厂工会副主席、厂长(法人代表)。九十年代末下海广东省深圳市,现退休。业余时间爱好舞文弄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论文若干篇,其中,小说《红土情》获国家兵器部“人民兵工六十周年征文”特等奖,选入《铸剑春秋》一书;散文《 浔阳楼抒怀》被多家报刊登载,1993年被收入《中国长江风光赏析辞典》丛书。八十年代加入九江文协(现改为作家协会)为会员、《工人天地》杂志特约记者,全国总工会特聘企业民主管理培训教师,国防科委神剑文艺学会江西分会理事,《剑光》文学杂志副主编。

阅读 279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