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江西鄱阳湖现非法捕捞船队 网眼密集像蚊帐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5/12/8 6:32:59

正在作业的捞螺船。本报记者 蔡颖辉摄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照这样发展下去,保护区内会出现无鱼可打、无鸟栖息的局面!”12月6日,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站长万松贤看着湖面正在作业的捞螺船直叹气。这些捞螺船毁灭性地捕捞,严重影响保护区内生态,对越冬候鸟栖息更是带来了巨大影响。
记者当日在保护区内看到,不少船只用吊杆吊着大网在湖底打捞作业,一网下去,连4、5厘米长的小鱼都难以逃脱,可见这种捞螺船的网眼之密集。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些从余干县、鄱阳县来的捞螺船就陆续进入保护区内作业,而我们又无法管。”万松贤说,这些捞螺蛳的渔船都进行了改装,在船头装了一个铁质吊架,由机动渔船拖拽的沉底网具打捞,对湖底生态环境破坏巨大。“这两天,在保护区东湖及附近水域,超过30艘吸螺船或机动底拖网作业,每艘每天捕捞量约2吨。”
“这种捞螺丝的网非常密,就像蚊帐一样,对湖底生物是灭绝性的。”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捕捞船经过的地方,绝大部分的螺类、贝类等底栖动物被一扫而光。螺蛳等底栖动物是很多肉食性鱼类,以及包括白琵鹭在内的很多珍稀水鸟的直接食物,而鱼类又是鸬鹚、鹭类、鹳类等水鸟的主要食物。底栖动物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水鸟的觅食和栖息。其次,捕捞螺蛳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沉水植物也被一同拔掉,而沉水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根基,在食物链中处于生产者的地位。一方面,沉水植物的茎叶是很多底栖动物、食草鱼类的天然饵料,捕捞活动会使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沉水植物地下部分的根、茎、冬芽等则是鹤类、小天鹅、鸿雁等珍稀水鸟的重要食物。根据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的监测,今年在新建区南矶乡和余干康山镇交界的东湖水域,苦草数量急剧减少,这与当地的过度捕螺有直接关联。
“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的消失,会严重影响越冬候鸟的觅食和栖息。”该负责人表示,已向当地渔政部门反映过,希望能早日采取行动,给越冬候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阅读 12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