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是我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实现扬优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钟利贵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鄱阳湖的生态优势,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吹响了鄱阳湖区新一轮发展的号角。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是打好生态牌,着力包装和引进一批项目落户九江。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环湖基础设施建设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落户九江,将对鄱阳湖区域,特别是对我市湖区的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等产生重要影响。在总体利大于弊的情况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草洲淹没程度加剧,影响候鸟的生存和栖息环境,滨湖圩区内涝加重,不利于圩堤防洪安全,增加泥沙淤积,抬高修河河床等。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主动组织相关人员对鄱阳湖湖控工程建成后对我市各类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调研,提出应对措施,力争利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一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划分时能充分考虑沿湖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如永修有机硅工业园、星子工业园等。二是要借助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东风,尽快编制我市环湖基础设施规划,以改善环湖地区交通条件为突破,积极争取资金,改善我市环湖地区的基础设施,尽快构建环湖地区交通网络,如湖控工程(兼跨湖大桥)、吴城-公司礅跨湖大桥、永(修)-吴(城)公路等,启动环湖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打通环湖地区的交通瓶颈制约,促进我市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
二、优先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1、发展生态旅游。环鄱阳湖地区众多的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深度的挖掘和整合,旅游发展不平衡。因此,一是要大力整合环湖地区旅游资源,将“遍地珠玉”般的生态资源、“散金碎玉”般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全力打响“鄱湖水韵、魅力九江”的原生态旅游新品牌。如以龙宫洞-石钟山-鞋山为依托的北部岩溶地貌-文化功能区,庐山区沿湖地区的山湖交界断陷地貌-农业观光型功能区,星子-永修一带湖滨地貌-民俗文化、文物古迹型功能区等。同时要注重挖掘文化景观中的自然科学内涵和自然风光中的文化内涵,注意各个景点的个性化,把地质旅游、文化旅游和绿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积极开发水上旅游。着力打造“以鸬鹚捕鱼、渔歌唱晚、渔家乐”为主题的鄱阳湖水乡民俗旅游。游客宿饮于一叶叶小渔船,品味“湖水煮湖鱼”,潇洒撒鱼网,感受渔舟唱晚之光景,披蓑衣戴斗篷,体会渔家乐,做一回真正的渔民。三是要打造环鄱阳湖-庐山休闲观光农业长廊。利用环鄱阳湖-庐山周边乡村的特殊区位,推广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环鄱阳湖-庐山百里休闲观光农业长廊。完善农业园区建设,加快生产农业向观光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庄园、市民庄园、少儿农庄、教育农园等,充分利用与农产品相关的节庆、会展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2、发展生态农业。我市在发展环鄱阳湖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农民利用自然资源获利较少,农民创收的手段和渠道比较原始,缺乏技术含量。建议:一要着力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粮棉油作成优势产业,扩大优质稻面积。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建立生态养殖基地,引导农民实行规模化养殖。二要深度开发地方生物资源,开辟农民创收的新途径。如山药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提高“九江苦荞”的种植和利用价值,研发苦荞饮料及食品。三是重点发展生态型的现代渔业。我市生态渔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方式,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满足渔业大发展的需要。湖控工程实施后湖面水体发生变化,给水产养殖带来机会和挑战。要推进渔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环保化发展。重点发展都昌、湖口、星子等地的河蟹产业,彭泽的彭泽鲫产业,都昌的青虾、珍珠产业,永修的鳜鱼产业,庐山区的观光休闲渔业区等。
三、全力推进生态项目建设
建设生态经济区,关键在于唱好经济戏,要有项目作为支撑。要积极做好项目的搜集、申报等方面准备工作,力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
1、筹建中国鄱阳湖博物馆。建议由九江市政府牵头,成立鄱阳湖博物馆筹备小组,向上级申报、进行规划设计。博物馆申报要与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相捆绑,借鉴日本琵琶湖博物馆的经验,把博物馆建成一个现代化、标志性的建筑物,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建设成为人气最旺、人流最大的休闲、观光、旅游和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2、加快湖区新能源开发项目建设。鄱阳湖区风力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发展风电项目,加上近年来一大批风电项目相继落户湖区。建议政府要加大星子大岭、都昌老爷庙、矶山湖和庐山区长岭风电场等风电项目的推进步伐,努力打造鄱阳湖绿色能源基地。
3、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生态补偿基金、国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家生态保护建设资金等资金支持,争取国内外生态与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环境与生态保护项目。湖水实行人工控制后,按照最高水位线,划定“四退”、“三还”区域,可以在重点圩堤整治、沿湖提灌排涝设施、沿湖码头建设、血吸虫生态防治工程、移民建镇等方面衍生包装一批项目。
4、包装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项目。环鄱阳湖区域水面广阔,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农业生产。长期以来,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和特种水产基地,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良传统。建议重点规划建设优质稻基地、水梨基地、油菜基地和特种水产基地,打造环鄱阳湖生态农产品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