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红尘的烦扰,绿阴簇拥,碧水环绕……来到鄱阳县团林乡蛇山村,游客们就能愉快地享受着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农家菜肴带来的清新美感,村民们的腰包也随着一批批游客的到来而日渐鼓胀。近年来,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鄱阳县在擦亮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一“金字招牌”的同时,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富农”,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的有效对接,做到旅游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得益彰。
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农村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兴业态,深入推进300个生态渔村建设,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等工程,并引导景区农民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绿色餐饮的“一村一品”项目。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发展模式,战略性开展了旅游扶贫示范建设,对旅游条件优越的生态渔村进行提升,增设以饶河戏剧、渔俗文化表演、渔鼓表演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大舞台,培育采摘、种养、渔猎、农产品加工等生态创意产品,吸引广大游客参与体验与互动,同时带动农家乐、旅游美食、休闲度假等产业共振,让更多农民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益。目前该县发展了320余家具有水乡风韵的农家乐,拥有乡村旅游景点300多个,上半年接待乡村游游客55万人次,给当地农民带来直接收入6000余万元。
在鄱阳县城、旅游景区有多家旅游商品专卖店,里面的特色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受到了大批游客的青睐。这一切都源于该县旅游商品的研发工作。为使农产品搭上旅游发展快车,该县将农产品与旅游资源巧妙嫁接,对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进行扶持,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将农产品升级、组合、包装,摇身变成旅游商品。现已开发出农业旅游商品180余种,包括鄱阳湖银鱼干、乌青鱼干、酒糟鱼、香辣鱼等系列产品,以蔬菜为原料生产的春不佬菜、腌菜、干菜等系列产品。去年以来,该县先后承办了“鄱阳湖生态渔业产品经贸展销会”、市旅游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前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参加旅游商品展销会,提升本县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