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共青 揭开宋元遗址的面纱

媒体:中国九江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7 10:15:32
 

    共青城虽然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城,但她作为“九江十景”之一的“活力共青”景区,却是深深扎根在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之上,在这里既有3500年前的陈家墩商周祭祀遗址,还有凤凰寨下商代人类活动遗址,这些都无不呈现出人类童年率真的聪慧和蓬勃的朝气。共青城人的先辈们数千年来创造的生产生活形态和精神理念,日渐融溶成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江西证实几千年文明传统的重要源头,并有着源远流长的延续历史见证。
    2月23日上午,一直热衷于古文化探索的同事小刘找到笔者说,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一篇《千年“瓷缘”破土来》文章,正好他手头有几张去年拍共青城火车站附近古遗址的照片,看是否有报道价值?

开挖路基涵洞露出遗址

    尽管时间过去了近一年,笔者赶到古遗址现场调查仍了解到,大概是在去年的二三月份,城际铁路施工人员在靠近共青城火车站处,开挖路基涵洞时发现了一处古村落的遗址,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后,省考古研究所与德安县博物馆等相关部门联合对该处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考古工作。于是,笔者通过电话联系江西省博物院原院长许智范,找到了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以及此次考古工作的领队赖祖龙,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才得以揭开此处遗址的神秘面纱。
    余村宋元聚落遗址,位于共青城开发开放区甘露镇甘露行政村的南山余村自然村西南部的“梯田”中,田坎高1.5至1.7米,分三级呈台地形状层层向下形成“梯田”。遗址北距甘露镇政府2公里,东距共青城开发开放区办公大楼4公里。为配合昌九城际铁路工程建设,2008年3月至5月,考古人员对余村宋元聚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宋元聚落遗址遗存丰富

    据考古工作人员现场发掘考证,余村宋元聚落遗址是一处宋元时期的大型古村落遗址,遗物散布面积较大,约1万平方米,堆积厚度为1.2∽2.7米左右,此次发掘根据地形的特点共布5×5米探方112个,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
    由于遗址属丘陵台地类型,文化堆积不是很均匀,大体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根据其中一处探方南壁地层剖面为例,归纳其特征如下:第一层为现代耕土,厚约20∽35厘米,土色灰黄,土质疏松,由东向西倾斜,东厚西薄,土中包含物很杂,既有现代耕作残留的铁耙构件和铁钉等,还有很多古代陶瓷残片,其中可辨器型有碗、盆、杯、罐等。
    第二层为明代文化层,厚10∽30厘米,土色灰褐,似含铁锈,土质较细腻,东北较厚,西南较薄,各探方均有分布。土中包含物多为青花瓷片等,可辨器型有青花碗、褐釉碗、器盖、壶、罐、杯等。第三层为宋元文化层,厚约30厘米,土色灰黑,土质较硬,分布较均匀,各探方均有分布。土中包含物多为青白瓷片、土青釉瓷片等,可辨器型有碗、高足杯等。
    在该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遗迹。其中的灰坑圜底、壁部、底部都未见有明显加工痕迹,土色灰黑,土质松软,土中包含物多见青花瓷片、陶片等,可辨器型有碗、罐、杯等,未见有可复原器物。还有第二层明代文化层的房基,为一长方形建筑遗迹,有残存的铺地砖,残长2.96米、宽0.68米。从其建筑形式上看其可能为天井的排水沟,其北部边壁由单砖错缝叠砌三层,而南壁则由竖砖错缝并排并砌,共三排,青砖长25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底部由一横一纵并排铺成。其中填土土色灰黄,土质紧密,土中包含物有大量的砖屑、碎砖、瓦砾,出土物很少,仅见几片青白瓷残片,从其开口及出土物来看其时代应于元代。

文明碎片见证多彩历史

    余村宋元聚落遗址共发现小件器物132件,以瓷器为主,多青花、青白、土青釉瓷器,也见有少量硬陶和铁器等。其中地表采集遗物9件,碗类7件。标本之一的残器为明代青花碗,侈口,深腹,釉色青白,白胎细致,口沿内部有花纹,内底微凹且有一涩圈,中间有一铜钱纹,内腹开冰裂纹,外壁有写意花草,圈足内敛,外底有一脐状突点,器物虽残,但残存的古陶瓷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地层中出土的遗物另有119件,第一层出土的遗物共发现小件器物24件,其中瓷碗21件,八卦杯1件,陶罐1件,铁钻1件。第二层共发现小件器物65件,其中瓷碗占大多数,有45件,有杯、罐、盘、壶、器盖等,还有铁剪、铁钉等。第三层共发现小件器物26件,其中瓷碗占大多数,有19件,还有杯、罐、器盖等。
    余村宋元聚落遗址是一处宋元明时期的古村落遗址。从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分析,该村落遗址始居于宋代,延续于元代,兴盛于明代,衰退没落于明代晚期。通过考古钻探,考古人员发现在1.7米左右还有晚唐、五代时期的青瓷罐残片,但由于遗址所在地地下水位很高,发掘极其困难,加上城际铁路工期紧迫,故未进行发掘。

宋元聚落遗址意义深远

    此次发掘有宋元、明代的典型地层,在相应地层中出土的遗物虽然零碎,完整器物很少,但这些有明确地层的遗物对共青城地方史志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以前此地对宋、元、明早中期该地区的史料研究多依靠考古发现的零星墓葬,比如通过研究宋元时期墓葬中的地券,可以了解当地在宋元时期所隶属的行政区划等等。该遗址的发掘则直接告诉世人,在宋元时期当地的居民日常使用的物件是碗、罐、杯、盘、盆等,这些物件的产地也可以通过窑口分析而得出。
    遗址中出土的瓷器主要有三种窑口,一种是景德镇窑的产品,包括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和明代的青花瓷等;另一种是黑釉瓷,可能与吉州窑有渊源;还有一种是当地的土窑烧制的土青釉产品。从窑口的分析又可进一步研究当时的经济、商贸关系等等。此次发掘为共青城地方史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思路,意义深远。

阅读 33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