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经意间,我们生活和工作着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美:鲜花、绿地、广场、蓝天、白云、碧水,这些已不再只是孩子们画中的美景;一些曾经遭到严重污染的河流也正在逐渐变好、变清。这些现象反映出,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江一湖一渠”水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由Ⅲ类提高到Ⅱ类,袁惠渠水质由Ⅴ类提高到Ⅲ类,袁河水质达到Ⅲ类,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设区市”;新余,这座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城镇化速率最快的城市,呈现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强劲势头,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列为“五个优先”发展之一,全市上下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完善,8家国控支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共安装17套烟气在线监控设施,4套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实现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在线监控、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及数据传输功能,新增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新进一批原子吸收装置、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大型环境测试仪器,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水平。
围绕提升环境质量和人民幸福指数的目标,把“一江一湖一渠”水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水环境整治和大气环境整治,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狠抓仙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孔目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加强袁惠渠水污染防治,开展城区大气环境整治。先后共依法关闭印染厂、采石厂、洗渣厂等排污企业188家,养殖企业餐饮业24家,另有8家大型养殖企业已建成沼气池,确保废水不外流;孔目江沿江所有煤矿企业全部按照环保要求建好废水处理设施,仙女湖、孔目江沿湖沿岸1公里范围内一律不批准新办任何工矿企业。
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围绕这一目标,我市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城区和城郊绿化为核心,大力实施森林基础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发展工程,全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等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2010年4月27日,我市成功摘取“国家森林城市”这个城市生态建设金名片,成为全国22个国家森林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
通过政策引领和项目资金的拉动,激发了全市造林企业大户及林农参与油茶产业建设的热情, 2010年春季全市新造高产油茶面积2.48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55%;完成投资372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16.3%,全市高产油茶造林面积达到8.65万亩,高产产油茶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十一五”期间,我市消减主要污染物增量任务十分艰巨,环保部门把污染减排作为推进污染治理的主要抓手和动力,狠抓减排项目落实,全市污染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连续两年都在全省前列。2010年全市工业用水总量为183234.58万吨,其中新鲜用水量为16546.34万吨;废水排放量7483.1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39.55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2843.6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421.2亿标立方米。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一批重点减排工程的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大唐国际新电公司的脱硫除尘设施建设,完成了新钢公司焦化厂的脱硫脱氰改造工程,对花鼓山煤矸石电厂2台6000千瓦机组实行了停产治理,对新良特钢电炉除尘、新钢转炉除尘、新钢老区废水处理实行挂牌督办。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收集管网已全部完成,污水日处理量不断提高,全省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县级污水处理项目分宜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全面投入使用,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下村工业污水处理厂、良山工业平台污水处理厂也陆续开工建设,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运,预计2010年年底全市将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全市减排后劲不断加强。
新钢地处内陆,原燃料进厂和产品出厂主要依靠浙赣铁路和周边的高速公路系统,企业发展受到交通运输和市场容量等地域条件的制约,不可能走以扩大产能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道路。为此,新钢公司从“十五”以来就确立了精品战略的发展思路,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立身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有限的产能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这是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节能减排之路。为此,新钢公司在三期技改的筹划和实施中,节能减排投资占到了三期总投资的12%。新钢还把“打造绿色精品基地”纳入企业愿景,把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和产品高品质作为企业的追求,体现了公司“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自觉意识和国有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截止2010年10月,新钢公司累计完成环保投资26.79亿元,建成各类环保设施151台(套),形成废水处理能力5.11亿m3/年、废气处理能力2420.49亿m3/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560万吨/年。
为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为目标,针对我市的环境污染情况,我市连续几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把环保审批准入关,严控排放关,加大对污染源的重点监督,扎实开展环境信访调处工作。
在全省率先对农村生活污染进行整治,加大财政投入在全省率先兴建污水处理设施,仙女湖景区9个景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通过环保验收,景点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孔目江沿江已有25个农村污水和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开工建设,其中13个已完工验收,7个投入试运行,5个还在建设中;孔目江沿江各乡镇兴建垃圾中转站10个、村级垃圾收集点1218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实行“组收集、村运转、乡镇处理”管理模式,各自然村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