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生态与经济“共赢”

媒体: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余涛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7/17 6:26:08

        近年来,江西靖安县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区位优势,以生态与经济“共赢”为目标,按照“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做出了有益探索。

        近三年来,靖安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3.2%,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9%,荣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该县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江西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和首批省级生态县、全省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先进县、全省山上造林先进县等荣誉。

        科学判断县情,找准发展定位,努力探求不同寻常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近年来,靖安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基本县情、发展潜力、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的认识和思考,努力探寻一条适合县域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靖安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经济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基础弱仍然是靖安发展的主要特征。靖安是个小县,辖区面积1377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仅14.8万,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8.4%,人均财政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的75.9%,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42.9%。

        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靖安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在县域经济竞争中没有“体量优势”,与其他地方比总量、拼规模,明显处于劣势。靖安要崛起,只有另辟蹊径,探求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子,才有可能在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竞争中开辟出一条加快发展、加快崛起的出路。

        靖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捕捉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大势和变化格局,深刻认识到加快靖安发展需要利用和发挥好两大优势。

        一是生态环境优势。靖安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林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5.1%,森林覆盖率达84.1%,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特别是三爪仑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7%,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天然基因库”,是全国首批20个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之一。靖安的水质一流,交界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国家Ⅱ类标准,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指标高于国家Ⅰ类标准。生态是靖安最大的优势、最响的品牌和最大的潜力,在生态经济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导向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龙头带动下,把优势生态资源变成优势产业资源,变成县域经济优势,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近十年,高速公路的建设深刻地改变着各地的区域发展格局。2011年,南昌至靖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大大改变了靖安偏隅南昌一角的局面,靖安到南昌的距离缩短为37公里,车程由过去1个半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融入了南昌“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南昌都市区的天然“后花园”。今年年底,昌铜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将进一步形成靖安对接长株潭、武汉等中部城市经济圈的快速通道。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开放经济成为常态的历史条件下,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的凸显,为靖安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根据上述认识,靖安县进一步强化“小县要有大作为”意识,提炼出一整套发展理念和思路。如“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经济试验区、低碳生活示范区、绿色崛起模范区”等。这套理念和思路的核心就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基础就是生态资源,特色就是生态经济,目的就是打造富裕和谐秀美的“白云深处、靖安人家”。在靖安调研与干部群众的座谈交流访问中,靖安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靖安广大干部群众在这条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信心。

        以“招争引”为手段,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抓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江西发展,提升发展实力的重大战略。靖安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方针,抓住城市化进程加快、沿海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瞄准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以“招争引”为手段,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发展、项目积后劲、项目促转型。近三年来,共向上争取项目148个,争取资金9.1亿元;工业园区招商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46.5亿元;在建和已落户的旅游项目7个,总投资达170多亿元。

        依托生态优势抓旅游项目。通过“资源大整合”,将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外部资本相嫁接,靠大联大,自己做大。成功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江西靖安生态经济示范基地、投资20亿元的中部梦幻城、投资17亿元的中东部地区种质资源库、投资20亿元的三爪仑景区核心旅游资源整合项目、投资60亿元的武侠世界文化产业园以及一期投资51.88亿元的亚洲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等一个个重大项目。如靖安生态经济示范基地项目,总规划面积为16000余亩,由江西赣铁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项目有会展中心、大型休闲养生中心、禅修中心、森林公园等十几个子项目。中部梦幻城由江西宝葫芦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内有矿山车、5D影院、古堡探险、索马里海盗表演、半岛垂钓等几十个精彩子项目,是一座以梦幻元素为特色的高级休闲度假旅游区。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旅游内容,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并激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抓工业项目。一是围绕发展重点抓项目。硬质合金工具、绿色照明是江西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靖安先后获省发改委批准建设硬质合金工具、绿色照明两大产业基地,并依托两大基地及其龙头企业抓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成功引进了一大批低碳企业。仅去年就有7个项目落户基地,总投资超过20亿元。二是围绕优化环境抓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基地道路网络、绿化亮化、供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项目用地难题。近两年,县财政投入2亿元用于硬环境建设,同时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软环境。三是围绕产业招商抓项目。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引入竞争机制,组织13支招商小分队开展招商大竞赛,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1年共引进项目15个,协议引资26.8亿元。

       着眼发展后劲抓基础项目。投资2亿元环城北路建设开始启动,投资8000万元的环城南路已完成土石方工程。这两条路建成后,将形成环城18公里环线,城市框架由现在的7.8平方公里扩大至16平方公里,满足今后20年城市发展需求。投资7000万元对城南老城进行改造,全面启动总面积4平方公里的城北新区建设。投资2800万元的县城北岸防洪工程年前建成。同时,还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项目。

        完善工作机制抓项目建设。以“1286”(12个重点项目,8个重点工程,6个重点企业)工程建设为抓手,实行县领导挂钩推进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各项目指挥部扎实推进,形成了紧张、务实、高效的项目推进模式,干部实干作风进一步显现。

        提升生态优势,处理好保护开发关系,努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坚持保护先行,大力提升生态优势。靖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繁盛。如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利用好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优势,是靖安矢志不渝的探索课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靖安曾以森林采伐为主。从1998年开始,靖安县从砍林县转变为造林县。1991年,全面消灭宜林荒山,并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2005年,靖安在全省率先发布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的决定,木材砍伐量从最高峰的每年11多万方,主动调减到去年的3万多方。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绿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五年完成造林绿化11万亩,人均造林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全县活立木积蓄从2004年的628.8万方,上升到2009年的936.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近年来,靖安始终把防止粗放经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高耗能的项目,以及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拒之门外。近年来,靖安县先后整顿和关闭木竹笋加工企业200余家,谢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50多个,累计投资总额80多亿元。

        实施保护与开发并重,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靖安生态环境优良,但并没有“端着金饭碗过苦日子”。而是围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行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将独有的资源优势[1985.05 -1.98%]转化为经济优势。靖安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宾招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2001年开始,靖安在农村大规模实行沼气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用于沼气池建设,目前沼气池保有量达10168只,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8%,相当于保护林地面积25000多亩。同时,推广和实施“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改灶节柴、改燃节柴,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农村清洁能源以及废旧物资回收、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加工的清洁生产模式,既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又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防范了地质灾害。

        利用地理气候优势,发展名贵苗木花卉种植业、林果业及特色农业。成功引进嫁接了适应靖安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的苗木花卉,如玫瑰、紫薇、红豆杉等,名贵苗木花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种植品种100余种,打造了全省首屈一指的万亩紫薇基地和万亩红豆杉基地。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取向,培植了土生土长的有机白茶、生态椪柑、绿色水稻、菌类产品、高山蔬菜、油菜等特色农业当家产品。引进和扶持了乐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神竹柳、皇菊生态园等一批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了野鸡、孔雀、螃蟹养殖、蜂蜜养殖等高效特色农业。

         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天然保鲜矿泉水和特种水产品养殖业。罗湾乡矿泉水资源丰富,县里在该乡建立了天然保鲜矿泉水的文化产业园,从事天然保鲜矿泉水的生产与研究。全县多个乡利用优质水资源开展泉水三文鱼、娃娃鱼、清水蟹等水产品养殖。2008年下半年,靖安县与日本客商合作,由靖安县提供场地,爱知县提供种苗和技术,双方合作开展了三文鱼养殖试验。通过一年半的试养,三文鱼在靖安长势迅速,比日本爱知县还快一个月,成活率高达90%以上。双方加大投资,力争实现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多方突破,成为内地独具一格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利用竹木资源,发展深加工产业。始终坚持保护开发和资源培养并重的方针,规范木竹加工企业管理,改变初级木竹产品加工,大力延长产业链条。对木材加工附加值低于1200元/M3,毛竹加工附加值低于50元/根的木竹加工企业坚决关闭,为培植企业大户,确保木竹精深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同时引进“高、精、尖、新”加工企业,鼓励企业由传统的木竹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外贸出口由单一的木竹园艺产品向塑制、铁制园艺产品、家具产品等多系列产品转化,提高资源附加值。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木制园艺、木制玩具、木胶板等产品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系列;以强化竹胶板、竹雕、竹拉丝、竹圆棒、竹刷、竹制地板等产品为主的竹材加工系列。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木材加工能力每年5万立方米以上,毛竹加工能力每年200万根以上,成为江西省木制园艺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通过砍树到栽树、过度开发到保护性开发的转变,通过发展多元化、深加工,实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靖安县初步构建了以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保护性开发为目标导向,以新型工业、有机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为模式的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发展体系。靖安的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可以实现双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道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正在破解。

阅读 40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