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你究竟怎么了?

媒体:原创  作者:鄱阳湖水文人
专业号:鄱阳湖水文人 2014/7/3 22:03:10

鄱阳湖,你究竟怎么了?

    近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对湿地生态有没有造成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议论的焦点。作为从事鄱阳湖专业技术工作的一员,想从水文角度谈谈个人认识,供大家讨论。

     1、鄱阳湖水位下降程度令人吃惊

    水文监测表明,自2003年起鄱阳湖水位呈持续下降态势,以位于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为例,2003—2013年年平均水位的平均值为12.74米,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年平均水位的平均值偏低1.18米、0.77米、1.29米、1.34米和1.46米,比1952—2013年年平均水位的平均值偏低0.99米;都昌水位站2003—2013年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为8.46米,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偏低1.11米、1.07米、1.17米、1.36米和1.86米,比1952—2013年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偏低1.08米。

    都昌水位站2003—2013年枯水(水位<12.80米)出现时间的初日平均为109日,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枯水(水位<12.80米)出现时间的初日平均提前27天、25天、34天、27天和34天,比1952—2013年枯水(水位<12.80m)出现时间的初日平均提前24天;都昌水位站2003—2013年枯水(水位<12.80米)出现时间的终日平均为430日,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枯水(水位<12.80米)出现时间的终日平均推迟29天、24天、42天、43天和46天,比1952—2013年枯水(水位<12.80米)出现时间的终日平均推迟31天。

    都昌水位站2003—2013年枯水(水位<12.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为196天,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枯水(水位<12.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偏多50天、45天、68天、63天和79天,比1952—2013年枯水(水位<12.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偏多51天;都昌水位站2003—2013年严重枯水(水位<9.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为85天,分别比1952—1962年、1963—1972年、1973—1982年、1983—1992年和1993—2002年严重枯水(水位<9.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偏多57天、50天、59天、72天和77天,比1952—2013年严重枯水(水位<9.80米)持续天数的平均值偏多52天。

    由此可见,无论是年平均水位还是年最低水位,2003—2013年都是1952—201362年来最低时期,而且比其它时期大幅偏低(偏低0.77—1.86米);无论是枯水(都昌水位<12.80米)出现天数还是严重枯水(都昌水位<9.80米)出现天数,2003—2013年都是1952—201362年来最多时期,况且比其它时期大幅偏多(偏多45—79天)。

    11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大幅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降水量上看,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并无单向减少变化趋势,主要是降水年内分布正在朝更加不均匀的方向发展,枯水期降水量呈现出减少变化态势;加上流域内社会经济用水量逐年增加、耗水量随之不断增加,来水量呈现出减少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起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枯水期前期(10—11月)长江九江段水位明显下降,对鄱阳湖起一定的拉动作用,也是致使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之一(以2006年尤为显著)。

     2、必须科学认识鄱阳湖枯水加剧现象

    近11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偏低是全湖性的水文变化,其中以中部湖区幅度较大、程度较高,有的专家认为都昌水位站的水位变化不能代表鄱阳湖的水位变化,只有所谓的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水位站的水位变化才能代表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是一种片面性的错误定论。事实上,从定性角度上说,湖区各个水文(水位)站的水位多年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对于反映鄱阳湖的水位变化规律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定量角度上说,湖区各个水文(水位)站所能代表的区域大小互不相同,其水位变化情况均不能完全代表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

    同样,有的专家认为只有当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水位站的水位低于10米,鄱阳湖才算进入了枯水状态,这与水文学与湖泊学对枯水的科学定义不相符,与鄱阳湖湖盆形态的实际情况也不相符,特别是与星子水位站周围洲滩分布与主航道边沿高程不相符。在鄱阳湖区,一般结合鄱阳湖湖盆特征(鄱阳湖底部有类似于季节性河流的东西航道),认为湖水进入了湖槽(主航道)就是枯水。星子水位站附近主航道边沿高程在12米左右,说明星子水位站水位低于12米,鄱阳湖星子湖区就基本上进入了枯水状态。

    与河道相比湖泊水体比较特殊,相应地湖泊水文学远没有河流水文学成熟,虽然鄱阳湖枯水变化特征如何进行描述和鄱阳湖枯水水位标准如何确定都有待探讨,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科技问题,个别大专家不应该将官僚霸气强加于科学技术与科技人员,更不能以个人霸王观点误导社会大众。

    此外,所有数据监测部门、机构都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鄱阳湖各方面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发布,必须绝对杜绝虚假数据、成果的出现,百分之百地避免虚假数据、成果对党政领导、人民大众的误导。

     3、水位下降对生态影响研究应环环相扣

    鄱阳湖生态系统,核心是鄱阳湖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水—土—草—虫—鱼—鸟组成,因而,水位下降对鄱阳湖生态影响的研究,应该从水—土—草—虫—鱼—鸟等多因素、多角度进行交叉分析、综合研究,必须面面俱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发表的水位下降对植被、鱼类、鸟类影响研究成果众多,不仅水位下降对土壤水分分布引起的结构、性质变化方面的专门研究成果较少,且水位下降对植被、鱼类、鸟类影响研究成果中普遍缺少水位下降对土壤结构、性质变化分析的中间成果作为必要的铺垫,使得成果来源不够明确,可靠性存在欠缺。表明水位下降对鄱阳湖周围土壤结构、性质变化研究是当前的薄弱环节,是导致水位下降对鄱阳湖生态影响研究环节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科研链关系的重要原因。

    水位下降对鄱阳湖虫类影响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对于水位下降对鄱阳湖鱼类、鸟类影响研究十分不利,也是水位下降对鄱阳湖生态影响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缺失。

     4、维护鄱阳湖形态稳定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各地造城热与湿地公园建设潮的兴起,鄱阳湖四周湖面被侵占、岸线被改变的现象时有发生,基本上到了随处可见、满目疮痍的地步,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估量。维护鄱阳湖形态稳定,已经成为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有必要将鄱阳湖周围岸线恢复到1998年状态,且在鄱阳湖四周最高洪水位线以外2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以保持鄱阳湖自然岸线。如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好鄱阳湖及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一滴水)

阅读 260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