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宁、实习生张剑锋报道:今后几年,我省打算着力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以实现从“中国粮仓”到“世界餐桌”的跨越。昨日,记者获悉,在两年内,我省要建设50个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让百姓食用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的食品,使餐桌更“绿”。
以国际准入标准为目标
据了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指在一定行政辖区内,以食品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为目标,整合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加强区域内环境、水源、水域、农业投入品、检验检测等综合管理,构筑“源头备案、过程监督、抽查检验”三道防线,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程监控,以保障质量安全,让百姓餐桌满目“绿色”,也使得我省能扩大食品农产品的出口量,成为“世界餐桌”。
两年内建设示范区50个
我省规划,力争在2年内,全省规范建设示范区50个,其中:水果类、茶叶类、粮食类和油料类各5个,蔬菜类、水产品类和畜禽产品类各10个。力争在5年内,全省示范区总数突破100个,每年由示范区生产的优质安全食品农产品总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出口食品农产品总货值突破10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以上;培育2~3家出口超过8000万美元、10家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30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型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食品农产品种植、养殖和产品加工示范区域。同时,力争5年内,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主产区均建立示范区,并逐步向大宗食品农产品生产区推广。
各环节建立可追溯体系
我省将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和我国及食品农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在示范区内使用。为此,我省将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环节、各关键点进行信息收集整理,逐步建立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以示范区农产品生产企业为主体,在产地环境、种植、养殖、农业化学投入品采购使用、病虫害防治与疫病控制、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各环节建立可追溯体系。以经营企业为主体,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采购、储运、销售等环节建立可追溯体系。
建立示范区企业、农户诚信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定期评价、发布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信息,对因失信造成出口食品农产品被国外、省外通报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