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都昌在线 作者:关注文字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8/25 17:23:42
确切地说,我并不能完整的表达《鄱阳湖文学》的“官方”定义,这不打紧。得益主办方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很便捷地通过网络搜索就能发觉她是一份号称“以彰显鄱阳湖地域文化为特色”的纯文学刊物。要说,无论是《鄱阳湖文学》命名还是其发展理念等方面不都挺好的吗?作为人微言轻的我,为何还要以如此极具挑衅性的口吻来质疑她的积极价值呢?想必,自有我的肤浅理解。
作为一位鄱阳湖岸边走出来的文字爱好者,虽不能亲历感知鄱阳湖文化底蕴的深厚,更无才能为鄱阳湖风光无限涂鸦上只言片语,但这并不障碍我时常借助网络来关注与她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当然更多的“作品”在挑剔的读者我看来,称之为文字作品都不失赞誉之嫌。原因是在我固执地认为,能严格意义上称之为鄱阳湖文学的作品,能在网络上流传出来几乎不太可能。那些厚重的文人骚客,不会浮躁的去追名逐利,或许更多有真正价值的鄱阳湖文学会以阡陌纸香里浮现。也可能是基于寂静过后期待喧闹,《鄱阳湖文学》向钟情鄱阳湖文字的人们走来了,以解鄱阳湖文字之渴。然而,究竟是福是忧,仁者见仁智吧。 那片生养我们的故土——鄱阳湖,在历史发展的烙印上,有许多浓墨重彩的篇章,即便成立一个鄱阳湖文学研究机构一点也为过呢。而清晰地记得,有位故去的老作家说,就过去和现状而言,目前鄱阳湖文学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形成。而在我的故乡——都昌县,却由部分热衷自觉传承鄱阳湖地域文化的新老文学工作者牵头成立了鄱阳湖文学研究会,于是也就有了《鄱阳湖文学》的基因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我应该为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致意,向鄱阳湖文学致敬,但我却竟然高兴不起来,我归结于我不说违心话性格的使然吧。毕竟一个很浅显的一个道理,都昌岂是整个鄱阳湖的代名词,文学也是如此。 写到这里,已经显得多少有所繁琐了。前面做了如此多的铺垫,却还没把真正的用意给说出来,权当是我刻意自我保护的做法吧,不想“敌意”那么明显。此外,与要说的事情太多,不知从何谈起也有关系。正如那些跃然《鄱阳湖文学》期刊上的诸多文章一样,除了极少数与鄱阳湖地域有些许关联的佳作,这些多出自鄱阳湖畔培育的作家之笔,能传播出来确实是读者阅之福,也是“母亲”微笑的小浪花;而不幸的是,更多的只是网络文字泛滥之后的陈词滥调。于是,也就有了我这篇“《鄱阳湖文学》您对得起这个名称吗?”随笔的由来。 如果我极为实诚的言辞,戳中了某些人的点穴,会反过来觉得我凭何等何能在这大言不惭,或者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还会认为哪里来的登徒浪子竟然如此出言不逊.....也可能更多的是一屑不顾,这都没关系。作为一个鄱阳湖地域文字的关注者,只是希望这片天空的文字,能够更加纯真一些。少一些所谓的“文人相轻”的言辞,多一些关注本土文化现象的挖掘;少一些“名家在线”的矫情跟风,多一些像《我的村,我的山》里面那些可圈可点的平民百姓的真情再现;少一些“小林先生和他的一百头猪”无关鄱阳湖的作品,多一些与“母亲“亲昵的对话。不是更好? 人呀,总是看别人简单,做自己难。再说这年头,做文字的很不容易,更别说做文学作品了。看以后更多的鄱阳湖文学作品了。相信会越做越好,因为那些人确实做了实事,且付出了辛苦。最后,以“我愿所有的鲜花,开在最美的春天”来结束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