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水——九江文化之母

媒体:九江论坛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13 7:00:45

          九江作为中国的文化名郡,其文化的孕育繁衍,是与这方热土的“山”与“水”紧密相连的,尤其是与“水”紧密相连的。水,可以说是九江文化发育之母。

        由水而名。“九江”之名是由水而来的。最初,九江是作为地理上水系及其流域的指称而戴入史册的。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说,“九江孔殷”。意思是说九江是一个江道众多而水域深广的地方。按《禹贡》所划分的九州,九江大致指荆州(今湖北一带)与扬州(今江苏一带)之间的长江流域。“九江” 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个泛指,但其特色却是明显的,那就是:江道多而水域深广。

         至于九江水系及流域的确指,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九江是长江之一段。东晋郭璞《山海经注》等大都说长江流经浔阳境内时,派分为九又合而东会。有的说九江是注入长江的九条(或更多的)支流。东汉人郑玄在《尚书正义》中说,九江在庐江浔阳县南,“从山溪所出”,各自别源皆东合于长江。有的说九江是注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的合称,因九水同注彭蠡以入大江故名九江。还有的说九江即洞庭湖,或注入洞庭湖的沅湘诸水。除“九江洞庭湖说”之外,其余说法,虽立说有异,但至少有二点是共通的。其一,九江是一个多水的地方;江湖交流,水道纵横是其地形地貌突出特点。其二,所言九江,大抵都在长江·浔阳江—鄱阳湖流域,大约在今赣、鄂、皖交会之地,古今江湖交流,水道纵横深广。这两点,与《禹贡》“九江孔殷”的记载和九江乃吴头楚尾之说法,都是相符的。同时,我们还可在司马迁《史记》中得到印证。他在《史记·河渠书》中曾明确记载说,“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太史公所言九江,当在庐山之麓无疑。按朱熹所说“大概而言”,避开九水源流之辨,以九江为长江·浔阳江—鄱阳湖水系与流域,甚至更广大一些地域,于理于据都是比数充分的。

        九江作为行政辖区的名称,则始于秦朝。秦置三十六郡,其中一郡名为“九江”(郡治今安徽寿春)。之所以取名“九江”,就是因为以水多为特点的九江水系和流域在其辖区内。不过,秦置九江郡范围较广,比现在九江指称的地域要大得多。九江境内县级行政的设置始于西汉初年,已包括现今九江市(地区)大部。西汉末王莽篡位之后,改柴桑县为九江亭,至此,九江之名在历史上与后来九江所指称的地域大致相符。后来历代行政区域划分中,这一地域的名字,多沿用“九江”。至北宋初年(982年),九江十县置齐。此后,一个以长江·浔阳江—鄱阳湖水系为脉络的行政设置格局开始形成,并一直大致延续至今。今天,九江市所辖基本上仍是延袭北宋以来所形成的格局。这个格局的形成,显然与水系紧密相联。

        由水而通。在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水路是人类交通的主要途径。在铁路和海运开通之前,鄱阳湖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主要水道。九江由于水道众多、水域深广,更由于九江处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因而九江在古代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具有枢纽地位的交通优势。早在上古商周时代,南方人就通过鄱阳湖,由九江湖口入长江经汉水水路进入中原。因地处“吴楚襟喉,江右要冲”,九江向为是运输兵员和粮草的重要通道。进入晋代之后,中国社会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移。九江由于在南北交通干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快发展成长江中下游闻名的重镇和南北水交通干线上的重要港口。隋唐时期,为适应与海外通商需要,开通南北大运河和大庾岭驿道。由运河而长江,经九江,过鄱阳湖、赣江,达大庾岭驿道,这条以水为主的运输线为纵贯中国南北的一大通道。九江因当江湖交汇,故有“襟带中流”、“舟车冲要”之称。唐宋至明清,九江仍是茶叶、粮食、瓷器转输各地或外销日本高丽的必经之路之一。直到今天,九江在江西与海外沟通交流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切,同样都与九江地处江湖要冲直接相联,与九江水网纵横水域深广直接相关。

        由水而兴。水不仅带来古代九江交通的优势,水同时给九江先民的生息发展带来许多优越的条件,从而带来九江物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九江因具滨水之便,自古以来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造船场所,渔业、水产业和造船业一向繁荣。新石器晚期,九江原始先民就会“结网而渔”;九江向为鱼苗基地,其鱼苗行销各地,“南至闽广、北至淮泗,东至于海”。汉代九江就以建造“寻阳楼船”著称;明清时,九江制造大型海船工场的海天堤,当时被称作“海船窝”。因水路交通便利发达,九江从魏晋时期起就是我国古代物资运输和集散的重要通道与港口,物流业特别发达。九江始于南朝的历代漕粮储运,至明清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唐宋以来,随着我国“榷茶”制度的实行,九江又成为江南茶叶传统集散地,至明清成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宋代,景德镇瓷业勃兴,其水路外运主要为南北两条路线。北线顺昌江而下,入鄱阳湖,经长江到九江集散,九江不仅是景德镇瓷器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也是展示景瓷的一个重要窗口,故瓷业转运与贸易十分繁荣。与此同时,在生产与贸易的长期发展中,九江的城市文化也得到不断的发展,早在《隋书·地道记》中,九江就被称为“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至长江,远行岷汉,来商纳贾”的“都会”。九江之所以有如此发展,主要原因也在水环境的优势

        由水而风雅。九江,北濒长江而南屏匡庐。境内的庐山,在古代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吴宗慈在《庐山志·自序》中说,“国内名山多矣,其历史悠远,繁赜而延绵,至数千年不绝者,盖莫庐山若。”这;这里他是把庐山与五岳相提并论的。是不是能与五岳相提并论的山,就只有庐山呢?其实,中华名山多的是,远的不说,就说与庐山相去不过三百多公里的黄山,其奇险雄伟自不在庐山之下,为什么在古代、尤其是在唐代之前,其知名度远不如庐山呢?或者说,除了本身雄奇俊秀而外,庐山凭籍什么在古代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呢?近代大学问家章炳麟十分精当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他在为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所作的“题辞”中说:“ 中国名山数十,自五岳及终南、青城、苍点、峨眉,近有黄山、括苍。其地域或僻左,或当孔道而航船不得至,独庐山枕大江,蕃客俗士,即易窥其变迁乃如是,故地势然也。”简而言之,说到底,就是因为庐山“独枕大江”,襟带鄱湖,地处古代交通要道的缘故。地处交通要道的优势,使九江庐山文化的发育,较之那些地域“僻左”的地方、那些“航船不得至”的地方,要早得多,悠久得多,条件优越得多,因而,其文化积沉与内蕴也丰厚得多。打个比方说,九江庐山就象一个姿质美丽的女子,当那些与她同样美丽的姑娘,还深藏在山村野岭不为人们所知的时候,她却早就在南来北往迁客骚人面前频频展示着自己的风姿,并在迁客骚人才情风雅的薰染下,渐渐“文化”起来,优雅起来,成长为一名诗书满腹、文采飞扬而声名远播的大家闺秀,成为文化名山或文化名城.

        九江由水而名,由水而通,由水而兴,由水而风雅,正是因为水环境的得天独厚,导致了九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厚积淀;同时,由于水的长期孕育,使九江文化带有有明显的水文化特点和天然的开放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水环境是九江文化孕育与发展的基因。(罗龙炎)

阅读 92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