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阝阳,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和柴桑等18个县同隶豫章郡。县治在今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滨湖一带,后因枭阝阳境内湖汉平原缓慢下沉,平原上的田地、村舍被淹没,到南朝宋武帝刘俗永初二年(421年),终于下令废掉了历时600余年的枭阝阳县,并入彭泽县。至唐武德五年(622年)又再从彭泽分置出都昌县,县治选在北炎洞门口。近年有一些重要的发现,阐述着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
“长乐未央”瓦当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搞围湖造田,都昌在周溪泗山湖滨筑了一道枭阝阳堤。近40年过去了,沿堤坝一带,还能寻觅到一些水浪淘出的古残砖破瓦。这次在灰色的护堤石之间,发现了一块缺去“长”字的“长乐未央”瓦当。喜欢收藏的人大都知道,西安一带完整的“长乐未央”瓦当价值不菲,原因是“长乐”和“未央”都是汉早期皇帝宫殿的名称。因为两座宫殿的名声太大,它们的宫名在后来演变成了吉祥用语。根据同时代的纪年砖判断,该瓦当为东汉时期,是官府或官宦人家殿堂所用。瓦当直径16公分,在瓦当中属大型。瓦当大意味着屋面大,屋面大则表明建筑物大。很难想象,在这样不起眼的滨湖小村一带,2000年前左右,竟会有如此壮观宫殿式建筑矗立在这里。
捧笏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指模刻成形于砖头上的绘画作品。画像砖多用于墓壁,在墓壁上代替壁画的装饰品,盛行于汉代,是了解汉代生活的重要考证依据。这次,在枭阝阳城遗址首次发现了汉画像砖。砖规格长33厘米,宽16.5厘米,厚6.5厘米。画像是一位侧面的官员,戴冠着袍,拱手捧笏,和外地发现的汉画像砖特点不同,其画面不在砖面上而在端头上。画中人戴的帽子分有两层,前高后低,根据其特点查阅《后汉书·舆服志》,应是描述19种帽子中的“进贤冠”。再根据画中人手捧朝笏来看,墓主人是位身份显赫的人物。
“建初三年”纪年砖
纪年砖是提供该地历史准确年代的重要依据。汉晋之时,江南人士营葬必自烧砖,砖上模刻治葬年月,或墓主姓名官位,或吉祥用语。九江地区原最早纪年砖是九江县博物馆收藏的于马回岭出土的“永元二年”(90年)纪年砖,这次枭阝阳遗址发现早于此的“建初三年”(78年)纪年砖。除“建初三年”砖外,基本同期发现的还有“永元七年”(95年)和“元初六年”(119年)的纪年砖。这几块纪年砖具有连续性,表明枭阝阳这段历史是也连续的。同时,这些纪年砖很可能也表明枭阝阳历史上鼎盛年代就在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