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东乡县提出“建设品质东乡,打造魅力城乡”的目标,今年7月,东乡县又出台了《加快品质大东乡建设的意见》。从建设品质东乡到建设品质大东乡,新增的 “大”字,既体现了东乡县委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勇气和担当,更彰显出决策者在深化改革中求真求实、大智大勇、大气大为的胸襟和胆略。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东乡,亲身感受东乡以追求品质发展为主线,为在抚州树立发展新标杆做出的不懈努力。
服务民生中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是干部作风的核心。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乡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干部作风建设融入到改善和发展民生之中。县委根据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按轻重缓急分配到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单位具体落实,并探索“群众点菜、政府埋单”机制,逐一解决群众的所急所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开展专项整治462项,整改具体问题1588个,整改率71%,落实民生实事161件。
东乡城区居民的饮用水源主要是幸福水库,过去因水库周边猪场的排污造成水体污染,加之自来水管网老化破裂渗入泥沙,致使水质不佳。群众为此反映多年,历任领导也多次努力,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为让居民彻底喝上放心水,县委领导几次深入水库周边调查,找准症结,一举搬迁了向水库排污的10家猪场,同时,投资近1亿元新上去味除菌洁清自来水的处理设施,更新自来水管网,将干净卫生之水引入千家万户。
曾几何时,拐的、摩的、电动车等“六车”满街乱窜的现象成为县城乱象的一大顽疾。如何整治?县里并未一禁了之,而是疏堵结合。县领导在调查中得知,“六车”司机多为带孙辈进城读书的中老年人,他们在上学和放学时开着三轮车、电动车接送孙辈,而在接送的空闲时间就开着车在街上揽活挣点零用钱。因无证驾驶且技术不精,致使交通事故频出,既影响了市容市貌又成为了安全隐患。为整治“六车”,县里一方面由政府出资对196辆“六车”进行折价收购并销毁,不让车主吃亏;另一方面加大公交车的投入,方便群众出行。同时在“六车”经常聚集的地方设立招工点,有针对性地招收中老年人和残疾人就业,让车主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如今,县城已难见“六车”的踪迹,街道秩序井然。漫步城区,投资50亿元的12个文教科卫民生工程相继竣工,还有4万平方米小街小巷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及6个小区游园建设工程和创卫工程稳步推进,令人感觉到幸福正在朝自己走来。
针对群众反映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县里将税务、工商、城建等相关服务窗口的监控视频联网到县效能办,并建立群众网上、电话、邮件投诉和评价系统,将干部作风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至今年9月,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为整治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该县一边建章立制,严格要求干部;一边加大投入,改善干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詹圩镇开展强素质、转作风、优服务、办实事活动,推行“村代办、镇帮办”便民机制,镇村干部为每户群众建立民情档案,凡群众要办的事,都可通过结对上门的干部代办,进而出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动人景象。在邓家乡政府门前的爱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粮、油、鞋等生活必需品凝聚着全乡党员干部和多家民企的爱心,乡里400户经过群众评议和张榜公布的贫困户和特困户,每年可到超市领取400元的物品,爱心超市直接把党的温暖传递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产业发展里蕴含着求新求强的追求
东乡产业发展求新求强的本质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并通过发展新产业、引入新技术推动新型城镇化。
依托地处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汇叠加的区位优势,抓住省政府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机遇,东乡大手笔建设大园区、打造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创造低碳城镇,构建投资洼地。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APEC低碳城镇项目库的县区,东乡把争、引资金100亿元建设“江西省东乡县海峡两岸低碳示范区”作为改善城市品质、对外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必然选择,通过建设新城区、利用新能源、构建新生活,使清洁生产、低碳生活、环保社区引领城镇现代化。
驱车穿行在38平方公里的县经济开发区,机电冶金、医药化工、轻工纺织、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园内年创税达8亿元的132家工业企业生机盎然,新能源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投资30亿元的书源科技、投资5亿元的先科电子、投资30亿元的年产56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项目等21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为东乡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大百亿元产业夯实了根基,培育了龙头。在恒安集团东乡基地,县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因为东乡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恒安集团在东乡如滚雪球般壮大,现在又决定投资10亿元新上纸尿裤项目,加上原有6条生产线,恒安集团东乡基地可实现年税收3亿元。今年1至9月,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客商络绎不绝,园区用地一再拓展,为此县里引进的单个项目投资大都在5亿元以上。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强做精支柱产业,东乡大力支持园区20个重点企业技改提升,县财政设立4000万元创新基金,为企业融资和技术改造提供资金保障,不断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仅今年,荣成、科伦、雨帆等重点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达7亿元,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如今,走进机电冶金产业园,“荣成”机械通过引进日韩、欧美等国一流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并在关键生产工艺引入机器人,使企业达到了低碳、清洁生产的要求,它与正在大力建设的书源、先锋等多家电子企业融为一体后,使得机电产业从质和量上都跃上新台阶。同时,为确保项目顺利落户、按时投产,该县推行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倒追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推行企业事务代理服务制度,建立帮办人员、帮办单位、职能部门、帮办服务窗口“四位一体”帮办服务体系,对企业办理的各类证照申请、审批等手续实行“零差错包办”,着力提升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让干部的好作风成为品质大东乡最美的新标杆。
本报记者 朱 力 汤 民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