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横峰8月17日消息(叶晓枫 徐志云)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在横峰县莲荷乡梧桐畈旅游新村,千亩荷花娇艳欲滴、长势喜人、花香四溢,泌人肺腑。如今到横峰走一走,映入眼帘的到处是美丽如画的乡愁新村,延绵十几公里的鲜花大道热情洋溢,还有名木古树高大茂密、树形罕见,俨然是座可呼吸的“天然氧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横峰县坚持把“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理念,努力在培植生态优势、推进全域保洁和建设秀美乡村上着力,打造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横峰样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该县从高标准厚植“生态优势”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举措。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减排年度计划,明确相关部门减排职责。建成了工业污水处理厂和葛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工程,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44.81千米。划定建立了全县12个乡镇及经开区环境监管网格及85个村(社区)级监管网格,重点开展了岑港河、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时制止了沿河一些违法排污行为。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保护好一河清水。该县将黄源水库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基本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涵盖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6类842块,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7.1%。
该县高强度推进农村“全域保洁”,目前已建立“村收集,乡、县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模式。各乡镇成立了环卫所、村保洁办和村民理事会,在中心村和自然村新建垃圾收集池665个,添置大垃圾箱4100余个,聘请保洁员522人,县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15元的标准,安排了垃圾治理专项经费280万元。同时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把环境整治项目决策权交给农民,实现保洁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让人走进横峰,随处一拍就是一部“乡愁大片”和美丽画卷。
该县还按照生态体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把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优先在320国道锦绣长廊、北部以葛源镇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示范区、南部以莲荷乡为主的休闲旅游区、东部以司铺乡为主的野生动物园区和游乐区、西部以岑阳镇为主的生态农业体验区的“一线四区”这个“核心带”设点布局,兼顾其他乡镇,共同推进“绿富美”乡村建设。按“七有”标准打造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该县还加大对古树名木、民宅古居、山水巨石等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力打造“可呼吸”村庄,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水 、留得住乡愁”的秀美新村,全民携手共建绿色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