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能否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借势而上,对于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省政府组织召开这个会议,将会极大地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现就我市如何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我市鄱阳湖旅游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
上饶全市12个县(市、区)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内,境内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更有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千湖之城鄱阳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鄱阳湖湿地公园等,可以说,上饶旅游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市委二届八次会议提出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的目标,同时把鄱阳湖旅游开发作为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的重要内容,展开“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水(鄱阳湖)、田(婺源生态田园风光)、林(8个国家森林公园)、路(京福高铁、杭昌长沿线)”旅游布局。
1、营造发展氛围。市委二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作出了“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战略决策,其中之一是要把上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基地。这一战略提出后,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旅游的认识空前提高,发展旅游的氛围空前浓厚,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率旅游等相关部门前往调研,形成了发展湖区旅游的共识,尤其是地处鄱阳湖核心区域的鄱阳、余干、万年三县,抓住机遇,加快推动鄱阳湖旅游产业发展,如鄱阳县提出打造中国湖城,并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率先发起鄱阳湖旅游的攻坚战。
2、科学编制规划。2009年元月,邀请了上海社科院的专家修编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尤其对鄱阳湖的开发工作进行规划论证。如今规划修编工作已近尾声,鄱阳湖旅游开发规划也即将付诸实施。我市鄱阳、余干等县对开发鄱阳湖旅游的愿望也十分迫切,但他们深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分别请专家编制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康山旅游区景观规划》,均已通过专家的评审。
3、合理安排项目。鄱阳湖旅游,目前还是起步阶段。为了尽快开发鄱阳湖的旅游,我市指导鄱阳县进行旅游项目建设,从最基础的项目做起,比如游客服务中心、游艇码头、观鸟设施、游船渡轮等等。通过一个一个项目建设,逐步形成符合旅游要求的项目群,促进鄱阳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目前,鄱阳湖综合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外湖航道疏通和白沙洲内外湖码头等项目建设即将完成,鄱阳湖湿地科学园、小南海湿地风情园、香油洲湿地观光园、世界华人协会永久会址等项目也将投入建设。
4、发动群众参与。湖区群众靠水吃水,一开始我们就让湖区的群众参与到鄱阳湖的旅游发展当中来,让他们从发展湖区旅游当中得到实惠。我市出台了支持发展滨湖渔家乐的政策措施,一大批渔民办起了滨湖渔家乐。目前,鄱阳、余干两县的渔民办起的渔家乐达200多家,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
二、强势推进,努力开启鄱阳湖旅游发展新时代
鄱阳湖旅游的新一轮发展,我们将认真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规律来展开。
1、规划先行。目前,鄱阳湖旅游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这既是劣势,但也为将来的大发展留下了宽阔的空间。为了不给鄱阳湖的旅游开发留下遗憾,建议省里编制省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各有关设区市和地处核心区的相关县市同时启动编制鄱阳湖旅游开发规划。最终形成省、市、县三级规划网络,形成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省规划管大方向,市县规划具体操作。
2、项目引领。项目是旅游的基础,也是做旅游的平台,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鄱阳湖目前没有旅游,原因就是没有为游客服务的项目,比如交通项目、观光项目、休闲项目等等。也没有卖门票的设施,所以没有旅行社来帮助推进鄱阳湖的旅游。目前全省正在启动鄱阳湖旅游工作,就必须以项目来引领。鄱阳湖那么大,应该有全省的项目,游客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把整个鄱阳湖玩个遍,所以各地各景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项目。总之,必须以项目大建设,推进旅游大发展。
3、保护第一。保护是旅游业的生命线。鄱阳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自然、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如果把这些都给破坏了,不仅谈不上旅游,还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苏荣书记指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始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我们在推进旅游开发的同时,要全力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实现农业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
4、精品带动。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市已经基本确定“生态鄱阳体验游”、“文化鄱阳寻踪游”两条基本线路,形成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全省要按照“山水文章一起做”的思路,通过整体策划、线路整合,努力把鄱阳湖旅游建设成江西在全国叫的响的“水文章”精品。
5、品牌支撑。创建品牌让上饶旅游上了台阶,创建的过程就是宣传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在抓好三清山、龟峰申报世界自然遗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同时,努力打造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中国湖城品牌,提升鄱阳湖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全省流域区的各市、县要加强合作,打造“名山(庐山、三清山)--名村(婺源)--名镇(景德镇)--名湖(鄱阳湖)”品牌,让游客把“名湖”作为休闲终点和集中消费区,开启江西旅游的鄱阳湖时代。
6、协调发展。在发展鄱阳湖旅游的同时,我市还将通过打好生态牌,加快点发展三清山、龟峰的山岳风光游、婺源的田园风光游、铜钹山的森林探险游等;打好文化牌,突出书院文化、戏剧文化、祭祀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等;打好红色旅游牌,将方志敏革命根据地旧址和上饶集中营旧址打造成知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积极建设全国旅游强市,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建议省委、省政府建立鄱阳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鄱阳湖旅游基础设施补助、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
2、建议建立鄱阳湖旅游项目库,对于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开发重点项目以及处于核心旅游区内项目优先考虑、优先开发。项目要按规划要求统一布局建设,防止粗放开发、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的现象。
3、建议统一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统一宣传推介,包装推出鄱阳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
新起点,新希望。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省旅游大省建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