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在线讯: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环保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COD和S02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的态势,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取得佳绩,环境执法力度得到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市全面完成环保工作“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日,笔者就如何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我市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访了景德镇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童健生。
正在翻阅全省环保工作简报的童健生欣然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他指着简报上大气质量数据报表说,这是去年12月份的报表,我市S02、N02、PMio(可吸入颗料)这三项主要指标在全省都是较好的,这说明我市市民每天吐故纳新的空气质量是令全省人民都羡慕的。谈及今年的工作要点,童健生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围绕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做好源头保护区及昌江河的保护工作。我市境内饶河(昌江河)源头的浮梁县有西湖乡、经公桥镇等六个乡镇的86678平方公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五河一湖”的饶河源头保护区。同时,昌江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加大对昌江河的保护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市制定并正在实施《饶河源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首先是进一步明确饶河源头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公布考核结果,评选创优活动实行一票否决。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进一步对饶河源头及昌江河环境实施准入门槛,对我市境内一切有排污的畜禽养殖业、个体工商户及企业均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在保护区内不得有任何排污口。
童健生说,还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源和面源污染,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快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肥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式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结合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规范畜禽养殖业生产,垃圾逐步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要针对水土流失、森林质量相对较低、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做好林种结构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保管理;源头区环境保护监管;源头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严格按照《饶河源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抓落实,如:种植基地重点建设工程有机大米基地建设、有机油料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药材基地建设等工程,以此调动各县(市、区)对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并以点带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层监管队伍尤其是重点乡镇环保站(所)的建设,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落实“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建设。
同时,要加大环境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环境监控网络自成体系。目前,我市已设置了17个监控点,对全市13户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源和治污处理设施运行状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中央控制室还可对监控设施进行调控。自动检测设施得到的数据曲线图会反馈到中央控制室,若超出设定的红线数值标准,预警平台就会发出污染警报,这为迅速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