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畔的“希望之花”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2/8 8:02:32

  12月3日,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湖口百亩千斤籽棉试验区,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雪白的棉花绽放棉株枝头。

  62岁的农民刘柳林正在棉田采摘棉花。他告诉记者:“我的4亩棉田已经采摘了1600多公斤籽棉,至少还可以再采摘400多公斤,每亩增产近200公斤!”一旁的武山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陈淼洋欣慰地补充说,按眼下每公斤籽棉6.6元的价格,刘柳林家今年植棉增收可达4000元以上。

  今年初,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建设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在全国设定了20多个棉花综合试验站,180多个试验区。我省共5个试验区,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百亩试验区为其中之一。10月17日,经国家棉花权威专家实地测定,湖口百亩连片籽棉平均亩产507.06公斤,创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百亩棉花种植籽棉亩产超千斤的最新纪录。这也是在这次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达创建要求一级目标的唯一试验区。

  秋去冬来,专家们的测定已化为农民丰收入库的“白棉真金”!

  核心提示: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发展现代棉花产业促进棉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棉花科研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今年3月6日,在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建设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省棉花研究所所长、鄱阳湖综合试验站站长田绍仁,与中国棉花研究所所长、我国棉花首席科学家喻树迅签下了百亩连片籽棉平均亩产千斤责任状,确定九江县江洲镇、彭泽棉船镇、湖口武山镇、都昌蔡岭镇、永修三角乡为5个百亩连片实验区。当时,这是除新疆以外的内地棉区中,唯一签下责任状的实验站。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们是凭借什么敢于签下这责任状呢?

  我省棉花年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其中,九江市种植面积占全省80%以上,产量占全省90%以上。目前,我省棉花平均亩产籽棉250公斤左右。

  田绍仁告诉记者:“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小,在全国排名第11位,但平均单产水平却一直处于上游,科技含量也相对较高。”

  2007年和2008年,棉研所采用该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赣杂棉1号”种植了2亩试验田,并使用该所研发的集16种棉花生长所需营养的“银花牌”棉花专用配方肥,亩产籽棉达556公斤。

  不过,科研人员自己种植试验田与指导农民种出高产棉毕竟是两回事。如何将科学技术产品化,易于操作、易于推广,又能获得实效,对此他们可谓煞费苦心。

  棉研所总农艺师、研究员柯兴盛将他们精心编制的植棉技术规程,形象地称之为“傻瓜”规程,既将棉花生长期每阶段的种植技术概括为几句话,用“明白纸”告诉农民,让农民轻松掌握栽培高产棉技术,付出的劳动强度又相对较低。科研人员深知,如今留在家中务农的群体以老人、妇女、体弱者居多,必须针对这一群体的体质特征来设计。

  良种、肥料、技术规程样样齐备,但还得说服农民肯配合试验种植高产棉。2008年,棉花价格陷入低谷,棉农80%以上亏了本,今年要动员他们再以相对高的投入试种高产棉,难度可想而知。

  田绍仁、柯兴盛带着科研人员跑遍了5个县的5个百亩试验区,面对面地与100多户农户交流恳谈,郑重承诺:试验区统一使用“赣杂棉1号”良种、“银花牌”棉花专用配方肥,统一栽培方法,统一技术指导;免费为实验区棉农提供每亩250元的棉种、肥料等物资;如年终棉花亩产低于300公斤,由棉研所负责追加至300公斤的经济补偿。

  4月10日前后,5个试验区的100多户棉农如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核心提示:细节决定成败。科研成果转化为棉农的丰收成果,要靠基层领导组织措施到位,要靠一线农技人员直接指导棉农操作实施到位

  五里村百亩千斤籽棉试验区面积111.9亩,由31户棉农负责种植。

  水是棉花高产的命脉。五里村试验区属丘陵棉区,7月至9月的伏秋干旱是制约丘陵棉区高产的障碍性因素。该项目一拿下来,该县农业局就整合项目资金,投资5万元,将试验区内的980米灌溉渠道,改造成U形,以保证一天之内就可以灌溉完所有棉田。可负责湖口县试验区项目实施的直接责任人陈淼洋仍不放心,伏秋干旱期间,他自掏腰包200元,专门雇请了一位老农进行水源管理,确保试验区附近的3口池塘里有足够的水用于抗旱。

  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重施有机肥是棉花高产的关键环节,必须盯牢家家户户不吝本钱,下足有机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7月24日和29日,试验区连续两次遭遇大风暴雨袭击,90%以上的棉花倒伏,严重抑制了棉花正常生长。农民们遭此重创,个个垂头丧气,认为减产已成定局,不愿意再投本钱施肥。陈淼洋将肥料拖到31户农民的田间地头,并向农民承诺:先赊用肥料,棉花如减产就不收钱。棉农不再质疑,将肥料全部施入棉田,有效促进了棉花的正常生长。

  百亩连片棉花必须均衡生长,一户也不能落下,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实验区的产量。

  陈淼洋早出晚归,日夜泡在实验区。棉研所为棉农们编制的选准良种保千斤、适时早播促早发、合理密植促平衡等等科学植棉规程“明白纸”,全部在他的亲力亲为之下,在棉花的每一个生长期期间,让每一户棉农不折不扣地实施到位。

  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试验区的气候地理条件、植棉经验均不占优势,省棉研所的行家们起初也并不看好,却创下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两大内地棉区大面积棉花籽棉单产超千斤的纪录,实现了棉花栽培上的重大突破。显然,在这轮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大比拼中,人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核心提示:湖口试验区的成功,意味着我省棉区单产提升的潜力巨大,如平均亩产籽棉达400公斤,棉农可增收40%以上

  武山镇五里村棉农刘爱忠,今年在实验区里种植了6亩棉花,喜出望外的收成已经让他作出了明年增种两亩棉田的决定。湖口县已计划明年在武山镇扩大种植600亩试验区,棉田边,堆放着水泥、砂石,灌溉渠道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记者了解到,湖口县、彭泽县、九江县等地,明年都将扩大实验区面积,预计共有3000亩以上。

  我省5个实验区平均亩产籽棉达426.47公斤,而湖口试验区创千斤棉的成功,更意味着我省棉花单产提升的潜力巨大,如平均亩产籽棉能达400公斤,棉农可增收40%以上。

  柯兴盛告诉记者:“提高棉花单产是永恒的课题。棉研所目前承担着国家3个重大课题的研发重任,正在进行科研攻关。”

  然而,追溯湖口千斤棉的成功轨迹,也让我们看到了制约江西棉花提高单产的问题所在。

  其一,加大对棉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当务之急。据了解,我省一半以上的棉田基础设施建设陈旧、滞后,直接影响到棉农从事棉花生产的积极性。

  其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兴农的重要保障。据了解,农村农技人员奇缺,技术力量薄弱。比如武山镇农技推广站,目前就仅有陈淼洋一名农技师。

  其三,必须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意识。目前,棉农的科技意识仍普遍淡漠,科技推广工作难度不可低估。比如不少棉农为节省生产成本,常会自留棉种,导致产量下降。

  可见,要使湖口千斤棉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到每一亩棉田,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期待不远的将来,棉花生产真正成为我省广大棉农增收的“希望之花”。

  本报记者刘竣 何深宝


阅读 26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