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南方旱灾又现苗头

媒体:重庆商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1/11 8:47:54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元旦后,南方大部分地区一直饱受雨雪天气困扰。正因如此,几条与其“对立”的消息就显得格外突兀。

  一条是,鄱阳湖已悄然进入极枯水位:都昌水文站6日跌破60年来最低水位;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1日水位为8.02米,7日跌至7.85米,6天跌17厘米,鄱阳湖正以惊人的幅度萎缩。鄱阳湖湖区水体面积已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的1/20,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鄱阳湖大草原”重现江湖。

  还有两条是,湘江长沙段水位在新年第一天创历史新低,部分河道完全断流;赣江南昌站2日水位为12.35米,比2009年12.82米的历史最低水位还低0.47米。

  湖泊见底、江河水瘦,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农田干涸、居民喊渴。据称,江西都昌县12万人饮水困难,部分地区农作物缺水,南昌一些高层住宅楼供水不足……

  虽然目前旱情不过星星点点,但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南最大河流湘江、江西最大河流赣江同时萎缩,不禁让人想起去年那场波及长江中下游7省份、致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逾150亿的南方大旱。那场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大旱,也是由点及面蔓延的。

  而各方情况表明,今年旱情可能比去年更糟。姑且不说湘江、赣江双双出现最低水位,仅鄱阳湖就有三大旱情苗头显现:水位剧降主要是受持续干旱少雨、上游及长江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这与去年大旱原因如出一辙;枯水期提前,鄱阳湖去年底进入枯水期的时间,比2000年后的常年水平提前10天,比2000年前提前一个多月;萎缩速度更快,星子站水位去年1月中旬为9.32米,而今年1月上旬为7.85米,相差近1.5米。

  大旱苗头已现,而未来局势发展方向也未见得就一定会按人们的美好意愿“止跌反弹”,反而可能继续恶化。毕竟,离雨季开始还有4个月,如果这期间老天不帮忙,依旧持续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今年旱情完全可能猛于去年。

  旱灾有“哑巴灾”之称,它不像水灾那样来势汹汹,而是一点点侵蚀、蔓延,等到发觉时,已为时晚矣。形势如此紧迫,各方意识到问题严峻性没有?

  去年那场大旱,将河多湖多降水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到了难堪境地。阵痛过后,各方也在积极寻找原因,认为除了天灾,水利设施欠缺与落后更是“人祸”-一直以来,南方重抗洪轻抗旱,导致抗旱水利设施欠缺,如江西沿湖沿江2万多座水利设施只有单一排涝功能,面对大旱无能为力;已有的抗旱水利设施也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效能。

  去年,水利受到空前重视:中央一号文件62年来首次锁定水利、水利设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水利投入翻番增长……过去的半年,痛定思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在此大环境下对症下药完善了防旱水利设施?亡羊补牢行动是否真能充分迎战下一场干旱?

  毕竟,前年西南地区发生大旱后,也曾引发各界对水利设施落后的反省,其后西南地区掀起水利建设热潮。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后的去年西南干旱,再次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一老问题-类似尴尬,谁能保证不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继续发生。

  干旱属人力难以抗拒的天灾,但天灾发生后,足够完善的水利设施却可“人定胜天”,阻止干旱持续加重。今年南方旱情苗头已现,且旱情近年已有由北向南转移之势,面对可能的旱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必须未雨绸缪-奢望天帮忙不如人努力,尽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并真正发挥作用。

阅读 15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