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站工作人员正在观察候鸟
成群候鸟在南矶湿地栖息觅食
南昌新闻网讯 南矶湿地是赣江三大支流汇入鄱阳湖开放水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具有河、湖双重特征,地理条件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到秋冬时节,一群群候鸟来到鄱阳湖南矶湿地栖息过冬,觅食,使广阔空灵的湿地另具一番灵性,壮观的候鸟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而当地的村民们一边保护着候鸟,一边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业,开农家乐……人们的欢乐声与鸟叫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成片的芦苇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每年候鸟群集的冬天,渔民为了实现渔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竞相竭泽而渔、燃炮驱鸟。鱼与鸟、生态与生产一直是保护区内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同时,乱捕滥猎候鸟的非法行为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候鸟越冬。为确保保护区环境与资源不受破坏,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坚持巡护与打击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候鸟保护与渔业生产”合作的双赢模式,不断破解保护与发展的难题,为维护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坚持巡护打击相结合 加大资源管护力度
南矶山为南山岛、矶山岛的合称,1997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每逢十月份,数以万计的越冬候鸟在南矶山度过寒冬。
为进一步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内设立了三个保护站,聘请当地人员组建了一支巡护队伍,并长期按照五条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巡护检查。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乱捕滥猎、开垦湿地等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并积极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开展执法行动。“每年候鸟越冬期,管理局都会出台越冬候鸟保护方案和有关文件、办法,并通过巡护和打击相结合,使得犯罪成本明显增大,盗猎候鸟的现象比以前有了明显收敛。”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说。
“点鸟奖湖” 让湿地成为永不干涸的“候鸟避难所”
每年12月下旬到次年1月是候鸟食物最紧张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承包湖面的渔民放水捕鱼影响候鸟觅食,同时为了避免鱼虾被候鸟吃掉,渔民经常采取各种方式驱赶候鸟,水鸟保护和渔业生产之间一直存在尖锐的矛盾。
“一边是为生存觅食的候鸟,一边是保生计的渔民,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应该受到损害。”胡斌华说,最好的湿地保护就是合理利用。为了减少渔民驱赶水鸟、竭泽而渔的行为,管理局设计了“点鸟奖湖”,把保护区和渔民的利益挂钩。冬季,根据水鸟调查结果,按水鸟数量,给予子湖泊承包经营者相应的奖励,即“鸟越多,奖越多”。“点鸟奖湖”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渔民保护候鸟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15日,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鸟类观察》编辑部等非政府组织,在保护区开展了第一次水鸟同步调查,当天鸟的数量高达22.89万只,接近保护区候鸟数量历史最高纪录的2倍。更可喜的是,部分渔民开始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上主动考虑在渔业生产时减少对候鸟的影响,甚至向保护区请教如何根据候鸟的需求来调控自己湖泊内的水位,蓄水留鸟。渔民从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由利益相关者变成了保护事业的合伙人,这既缓解了保护区没有湖泊管理权的困境,又节省了保护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初步实现了渔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南矶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成功流转到了战备湖的水面经营权。这意味着,南矶湿地对越冬候鸟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多,成效也将越来越好。
强化宣传教育 培养乡村观鸟导游 保护生态资源
随着近年南昌市生态保护的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其知名度日益提高, 前来南矶湿地观鸟的市民或鸟友也日渐增多,刺激了南矶乡以家庭为单位自发兴起的农家乐、渔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矶乡的经济发展。
但是,这些经营者多是普通乡民,缺乏湿地与候鸟的相关知识,对一些游客的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很多经营者渴望学习到一些候鸟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专门为这些经营者量身打造开办了一个训练营,培训乡村观鸟导游。同时,以举办“爱鸟周”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执法监管和宣传工作,不断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 。“只有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提高保护觉悟,使人们守法守规并自觉参与保护,自然保护事业才能持续发展。”胡斌华说。(万松贤 记者 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