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农产品网上销售为何遇冷?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26 9:09:56

  在都市,网上交易是件平常事。而在新余市各村镇,利用网络买卖农产品虽已有先例,却依然是个冷门。现实的情况是,和传统的“面对面”交易、“熟人”买卖相比,各类农业网站资源乏人问津。

新余农业信息网仅有47条供求信息,且发布时间为去年。

  滞销农产品网上热销

  今年春节,对新余市马洪果业公司总经理何元道来说颇不轻松:上百万斤的优质柑橘严重滞销,腐烂过半。老何在对老客户不再上门感到困惑的同时,不禁担心这种单单依靠“熟客”的销售模式是否风险太大?他开始尝试在新余果业网等农业网站挂上自己的公司简介和销售信息,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接到不少外地的咨询电话和传真。他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往总不信网上也能做生意,眼下看来网上销售值得一试。以后我要把信息发向全国。”

  农业网站“内冷外热”

  何元道的经历并非个例。据记者了解,今年,由于局限于坐等客商上门的单一模式,渝水区人和、东边等新余蜜橘产地的不少中小种植户遭遇滞销“寒流”,蜜橘积压过半。在与多名种植户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迫切希望记者帮他们打听销售信息,却对记者提出的网上销售将信将疑。这种疑虑的态度,导致他们的网络销售几乎一片空白。同时,在新余农经网、新余农业信息网等农业网站的页面,鲜见新余农副产品的推销信息,而外省市客商却频频在这些网站发布信息,本地发布的信息不足两成。一边是销售难,让农户忧愁不已,一边却任由一种潜在的信息资源长期闲置。

  多数农业网站“睡过头”

  农产品网上销售为何遇冷?十七大代表、新余蜜橘种植大户丁友生认为,农村相对薄弱的网络资源造成了农户对此的陌生和怀疑,使他们更愿意固守传统的老客户销售模式。同时,各乡镇的农经服务站设施尚不够完善,人手也短缺,农户要发布、查找信息,十分不方便。要激发农户尝试网络交易的积极性,基层服务要及时跟上。

  农民冷落网上交易,其意识不强是根源,但政府有关部门不重视也是原因。这是记者在浏览新余市各农业网站后的感觉。打开新余农业信息网,仅有47条供求信息,且发布时间为去年。在市场信息一栏中,发布的竟然还是2004年的信息,更新补充严重滞后。在新余农经网(新农村建设网),数条供求信息为2006年发布,而且市场动态栏目无法打开。身边的农业网络如此“睡觉”,何谈为农民网上交易牵线搭桥?

  尽管农产品网上交易在新余仍未打开局面,但记者也注意到,一批龙头企业对它情有独钟。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星辉农业公司的创办人黎建华2004年就通过“中国网库114”,设立了星辉农业发展网页,网上销售额年均千万元,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本报记者邓爱勇

阅读 21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